時間:2013-09-01來源:
——2013年8月28日在漯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
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
市人大常委會:
為有利于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審查批準2012年市級財政決算和審議2013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8月13日至8月16日,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邵成山帶領部分常委會委員組成調研組,對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建委、市人社局、市交通局、市農業局、市科技局、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市級重點預算執行單位進行了調研,認真聽取了市財政局關于2012年財政收支決算和2013年上半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的匯報、市審計局關于“本級審”情況的匯報,了解了部分重點單位部門預決算情況?,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關于2012年市級財政決算情況
(一)市級財政決算總體情況
2012年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的市級(含經濟開發區,下同)財政收入預算為335822萬元,決算完成512526萬元,完成預算的152.6%。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預算224660萬元,決算完成239368萬元,完成預算的106.5%,比2011年增長21.5%;基金收入預算111162萬元,決算完成273158萬元,完成預算的245.7%,比2011年增長0.6%。
2012年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的市級財政支出預算387671萬元,執行中加上上級追加、上年結轉及超收,調整預算為743209萬元。決算支出613466萬元,完成調整預算的82.5%。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調整)預算434287萬元,決算支出420947萬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6.9%,比2011年增長32.3%;基金支出(調整)預算308922萬元,決算支出192519萬元,完成調整預算的62.3%,比2011年增長47.1%。
按照現行財政體制算賬,2012年市級財政收支基本平衡,當年凈結余1421萬元,年終滾存赤字37803萬元。其中:市本級當年凈結余1098萬元,年終滾存赤字38375萬元(主要是上級財政部門扣還原城信社借款);經濟開發區當年凈結余323萬元,年終滾存結余572萬元。
(二)決算情況基本評價
綜合調研情況看,2012年全市和市級財政決算情況總體是好的。
一是保障重點支出,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在收支矛盾比較突出的情況下,政府及其財政部門積極改善支出結構,集中財力保證了重點支出需要。根據調研,2012年全市教育支出225757萬元,同比增長39.1%,其中市級支出74265萬元,同比增長44.7%;醫療衛生支出109901萬元,同比增長19.6%,其中市級支出20492萬元,同比增長6.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20260萬元,同比增長9.4%,其中:市級支出26397萬元,同比增長11%。均超過了規定的增長比例,保障了重點支出,促進了民生改善,對維護社會安定、推動社會事業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二是準確把握財政政策,積極爭取上級各項補助資金。市財政部門與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研究吃透各項政策,努力做好項目申報工作,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2012年,省以上財政部門對我市轉移支付及各項補助資金達713570萬元,比上年增加139300萬元,同比增長24.3%,有效緩解了財政收支矛盾,推進了重點項目建設,為我市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財力保障。
三是深化部門預算編制改革,加強政府預算績效管理。完善部門預算編制辦法,將當年預計結余結轉資金和上級提前告知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全部編入年初部門預算,按經濟分類試編“三公經費”和會議費預算,提高了年初預算編制完整性;深化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市級新增126個預算單位實行網上支付,市級預算單位網上支付實現全覆蓋;加強資金跟蹤問效,對15萬元以上項目實行財政績效考評,加快解決“重投入輕績效”的問題。
四是堅持依法理財,全面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制定了《漯河市地方政府性債務統計暫行考核辦法》、《關于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工作的意見》、《漯河市市級基本建設財政審核運轉程序》、《漯河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意見》、《漯河市市本級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管理暫行辦法》等規章制度,進一步規范了財政財務管理,增強了財政工作的制度性和規范性。
五是審計力度不斷加強,促進了財政預算的正確執行。市政府審計部門緊緊圍繞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改善民生為目標,加大對“市級預算執行、民生資金、專項資金、重點行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五大板塊的審計力度,為維護財政經濟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保障我市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發揮了應有作用。
二、關于2013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
(一)全市地方財政收入情況
地方財政總收入
上半年,全市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533033萬元,增長17.9%。其中:入中央金庫236546萬元,增長9.9%,占地方財政總收入的44.4%。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
上半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96487萬元,占預算的63.2%,增長25.2%。分級次看,市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含經濟開發區)完成157139萬元,占預算的58.6%,增長20.9%,其中市本級完成135871萬元,占預算的58.2%,增長22.1%,經濟開發區完成21268萬元,占預算的61%,同比增長14%;縣區級及其以下完成139348萬元,占預算的69.3%,同比增長30.3%,其中兩縣完成76105萬元,占預算的71.1%,同比增長31.5%,三區完成63243萬元,占預算的67.4%,同比增長29%。
從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結構看,全市稅收收入完成225206萬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重為76%,增長26.2%。其中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五項主體稅種完成154861萬元,占稅收收入的68.8%,增長24.4%;資源稅、契稅等小稅種完成70345萬元,占稅收收入的31.2%,增長30.4%。非稅收入完成71281萬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24%,增長22%。市本級(含經濟開發區)稅收收入完成133203萬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重為84.8%,增長19.9%。其中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五項主體稅種完成103583萬元,占稅收收入的77.8%,增長24.6%;資源稅、契稅等小稅種完成29620萬元,占稅收收入的22.2%,增長5.9%。非稅收入完成23936萬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15.2%,增長27%。
從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征管部門看,上半年,國稅部門完成地方級稅收收入5771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4%,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19.5%,其中市本級(含經濟開發區)完成4636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2%,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29.5%;地稅部門完成稅收收入16749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8%,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56.5%,其中市本級(含經濟開發區)完成8683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8%,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55.3%;財政及其它部門組織收入入庫71281萬元,增長22%,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24%,其中市本級(含經濟開發區)完成2393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15.2%。
基金預算收入
上半年,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累計完成169412萬元,占預算的90.8%,增長2.1倍。分級次看,市級(含經濟開發區)完成124245萬元,占預算的84.1%,增長2.62倍;縣區級及其以下完成45167萬元,占預算的116.3%,增長1.22倍。
財政專戶管理資金收入(從2011年起取消“預算外資金”,新增設“財政專戶管理資金”)
上半年,全市地方財政專戶管理資金收入累計完成7810萬元,下降17.1%。分級次看,市級(含經濟開發區)完成4254萬元,下降28%;縣區級及其以下完成3556萬元,增長1.2%。
(二)全市地方財政支出情況
公共財政預算支出
上半年,全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515870萬元,占預算的55.6%,增長25.3%。分級次看,市級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含經濟開發區)完成178433萬元,占預算的54%,同比增長增長20.6%。其中:市本級完成161345萬元,占預算的54.2%,同比增長18.5%;經濟開發區完成17088萬元,占預算的52%,同比增長45.4%;縣區級及其以下完成337437萬元,占預算的57.3%,同比增長27.9%。其中:兩縣完成176053萬元,占預算的57.7%,同比增長30.9%;三區完成161384萬元,占預算的56.9%,同比增長24.7%。
基金預算支出
上半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累計完成106887萬元,占預算的33.6%,增長49.7%。分級次看,市級(含經濟開發區)完成35842萬元,占預算的18%,增長33%;縣區級及其以下完成71045萬元,占預算的60.6%,增長59.9%。
財政專戶管理資金支出
上半年,全市地方財政專戶管理資金支出累計完成7437萬元,增長0.3%。分級次看,市級(含經濟開發區)完成3332萬元,下降23.5%;縣區級及其以下完成4105萬元,增長34.2%。
(三)上半年預算執行的主要特點
一是公共財政預算收支進度較快,圓滿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上半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分別完成預算的63.2%和55.6%,分別超過時間進度13.2個和5.6個百分點,圓滿完成“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目標。從全省來看,我市收入進度高于全省平均進度8.5個百分點,在全省排第1位;支出進度比全省平均進度快0.7個百分點,在全省排第9位。
二是財政收入平穩較快增長,收入質量不斷優化。上半年,全市地方財政總收入、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增長17.9%、25.2%,分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6個、8.5個百分點,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幅在全省排第2位,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全市稅收收入完成225206萬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76%,增長26.2%,分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個和6.5個百分點,稅收比重和增幅均處于全省第3位。
三是調整優化支出結構,重點支出和民生支出保障有力。預算執行中,各級財政部門傾力改善民生,確保重點支出需要,財政支出效益進一步提高。上半年,教育、科學技術、農林水事務、文化體育與傳媒、節能環保、住房保障支出等重點支出分別增長16.3%、1.68倍、1.69倍、42%、90.1%、1.03倍。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與就業、文化體育與傳媒、住房保障、農林水事務、交通運輸、節能環保和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合計完成376515萬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3%,較去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增支77194萬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增支額74.2%。
三、存在問題分析
從去年的財政決算和今年上半年的預算執行總體情況來看。市政府及財政部門能夠認真貫徹市六屆人大一次和六屆人大三次會議決議,在宏觀經濟增速趨緩、新增稅源乏力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采取積極措施,組織收入,優化支出,充分發揮財政對“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促發展”的宏觀調控作用,促進了經濟形勢企穩向好和社會事業發展。但是,在財政經濟運行和預算執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須引起高度重視。
(一)受國際經濟復雜多變和國內市場需求不足的影響,我市財政經濟下行風險仍然較大,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壓力加大。
一是個別主要經濟指標回落,經濟增速趨緩壓力加大,影響了財政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219億元,同比增長11.2%,較前5個月回落0.3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回落5.7個百分點,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居第11位;產品銷售收入累計完成856.6億元,同比增長15%,較去年同期回落4.2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居第9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完成166.6億元,同比增長13.1%,低于計劃6.4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回落2個百分點,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居第9位;GDP累計完成387.7億元,同比增長8.7%,低于計劃2.3個百分點,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居第11位,這將對我市下半年財政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帶來不小的壓力。
二是工業經濟增速下滑,工業稅收增長壓力較大。上半年全市工業用電量為171611萬千瓦時,同比下將0.99%。其中重工業用電量更是下降17.17%。工業用電量下降表明工業經濟發展減速,反映在稅收上的指標就是工業稅收增速減緩。據國稅部門統計,1-6月份工業稅收完成234300萬元,同比增長14.21%,增速較去年下降5.38個百分點。據地稅部門統計,近年來,我市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稅收比重持續下滑,工業稅收增幅放緩,2010-2012年占總稅收比重分別為51.1%、43.6%、38.7%,今年上半年占總稅收比重僅為35.4%,呈持續下滑態勢;2010-2012年工業稅收增幅分別為8.7%、6.9%、17.5%,今年上半年為9.5%,增幅趨緩。工業增速的回落為稅收的穩定增長帶來較大壓力。
三是地方稅收稅基縮減,新增稅源乏力。從稅收政策和稅制結構上看,一系列財稅政策的出臺,都縮減了地方稅稅基。減少稅收的主要因素如下:一是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一步步調高、下崗職工再就業優惠政策、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個體工商戶應稅起征點調高等措施都縮減了地稅的征收范圍和稅基,造成地稅稅源日益緊張。二是今年8月起全省交通運輸業和六種現代服務業(1+6)實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初步預計將減少稅收4300萬元,地稅稅收保持持續增長的形勢不容樂觀。三是近年來我市雖有新上項目,但推進速度緩慢。一些項目雖已簽約,但難以落地;一些項目由于前期工作不到位,未能按期開工;一些項目雖然開工,但進展速度緩慢,遲遲形不成施工高潮,加之固定資產進項稅納入抵扣范圍,不僅造成現有納稅人新上項目不能夠達產達效,反而減少當期增值稅的實現。
四是市本級新生財源不足,財源建設有待加強。市本級經濟是全市經濟發展的“領頭羊”,目前本級企業也是支撐全市經濟的核心力量。但多年來,通過加壓驅動和政策鼓勵,各縣區財政經濟均有了長足發展,新建企業和新上項目日益增多,加上國家各項轉移支付政策主要傾向于縣區,縣區的財政經濟基礎得到了明顯改善。而近年來市本級一些主要稅源企業如雙龍紡織、銀海化纖、仁和線材、制革制鞋、火電廠等要么關停并轉,要么關閉破產,而且原來發展勢頭強進的銀鴿集團,也因國際國內造紙行業持續低迷、產能過剩、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增大等因素,自2011年四季度以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今年上半年虧損額達到10610萬元。目前市本級除雙匯集團和煙廠“兩家獨大”外,新興企業乏繼可陳。據財政部門統計,雙匯集團上半年入庫稅金121930萬元,較去年同期90962萬元增長34.04%,其中僅上繳地方財政收入59386萬元,占市本級(含經濟開發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38%。煙廠上半年累計上繳地方財政收入18200萬元,占市本級(含經濟開發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12%。兩家大型骨干企業的穩定增長,掩蓋了一部分企業景氣狀況不佳,稅收貢獻度不高的現實。受本級納稅企業數量遞減的影響,市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占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由二次區劃調整之初的65%左右,降至目前的53%左右,降低約12個百分點;支出比重也由區劃初的43%左右,降至目前的35%左右;與此同時,市級財政平均每年還要拿出2億多元的資金作為配套性轉移支付,補助給縣區,進一步削弱了市本級財政集中財力辦大事和改善民生福利事業的能力。
(二)預算編制科學性和精細化不足,預算執行約束力不夠強。
一是部門預算編制不夠科學,精細化不足,執行中缺乏剛性,約束力不夠強。依據調研情況反映,年初財政部門批復的部門預算,與部門實際需要差距大,不得不在年底進行一次性追加,不但導致執行結果數與年初批復數差別較大,而且由于追加經費時間較晚,造成了預算單位額度結余資金金額較大,反映出部門預算編制還不夠科學化、精細化。
二是項目資金管理有待規范。在項目資金管理中還存在著擠占、挪用或滯留專項資金、應計不計收入、應繳未繳稅金、專項資金撥付發放不及時和違規集資等現象,需要進一步加強監控,規范管理。
三是國有資產的監管有待進一步加強。根據審計部門審計,有個別單位存在著固定資產賬實不符、購置資產未實行政府采購、國有資產收益未上繳財政等現象;特別是四大國有投融資公司存在著國有資本投資經營收益不理想、企業償債壓力較大甚至連年虧損等問題,對這些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四、意見與建議
(一)推進經濟轉型,優化產業結構,鞏固和發展壯大我市經濟基礎。一是圍繞產業優化升級,在鞏固食品產業主導地位和改造提升鹽化工、造紙、紡織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步形成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發展協調、多產業共同支撐的工業經濟格局。二是加快新型工業化,大力實施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產業帶動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使之落地生根,鞏固和發展壯大我市經濟基礎,為漯河經濟社會發展備足后勁。
(二)深化、細化預算編制,增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健全預算編審制度,充分征求意見,加強科學論證;完善部門預算編制制度體系,提高部門預算批復的一次性到位率,力戒執行中的二次或多次追加,增強部門預算編制與執行的嚴肅性。
(三)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財政管理精細化水平。進一步強化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將績效觀念和績效要求貫穿于財政管理的各個方面,逐步建立健全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切實增強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性、規范性和有效性。
(四)加強項目資金管理,規范項目預算編審程序,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益。切實搞好專項資金的項目庫建設,健全項目跟蹤問效制度;完善專項資金項目立項、審定、預算安排等方面的程序和辦法,使項目預算更加科學合理,從體制和機制上預防和遏制擠占、挪用以及虛列等違規問題的發生。進一步理順資金分配渠道,加大專項資金整合力度,統籌安排預算內外資金,強化預算的調控職能,提高財政資金的整體使用效益。
(五)建立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政府職能部門和單位在推進信息化建設的同時,要加強部門內部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聯系。充分挖掘現有的信息資源,梳理關聯部門之間的業務往來。建立溝通協作的運行機制,構建項目信息、業務信息和財政財務信息的共享平臺,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六)加強政府投融資管理,防范政府性債務風險。建立科學的償債機制,爭取更多的轉移支付資金,緩解政府融資平臺公司逐年遞增的債務壓力;加大債務清收力度,盤活存量資產,增加企業資產變現能力;拓寬經營業務,把資金投向收益穩定的項目和有市場前景的產業,提高投資回報率;以量力而行、債務可控為目標,優化投資結構,防范債務快速擴張帶來的融資風險。
(七)繼續加強審計監督。市政府審計部門要在一事一議、邊審計邊整改等有效做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工作方法,創新工作手段,加大依法審糾力度,不斷鞏固提高自身法律地位,同時注重發揮好執法執紀部門的配合聯動作用,使“本級審”工作更好地服務于我市發展大局,服務于經濟建設,為維護好財經紀律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