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4-28來源:
關于我市學前教育工作開展情況的報告
——2016年4月26日在漯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
市教育局局長 章光普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就我市學前教育工作有關情況匯報如下,請予審議。
2016年是漯河市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的收官之年,市政府及教育部門認真總結前兩年工作經驗,全力推進幼兒園建設項目,積極開展教師培訓工作,確保圓滿完成二期行動計劃,使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學前一年毛入園率達到97%以上,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7%以上,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育教學質量整體提升。
一、基本情況
全市共有幼兒園630所,其中公辦幼兒園235所,民辦幼兒園395所,在園幼兒102448人,教師6599人。全市共有12所幼兒園被命名為“省級示范幼兒園”。目前,第二期三年行動計劃中2014年的新建改擴建目標任務全部完成。至2015年底,2015年的目標任務大部分已完成,其中:新建公辦幼兒園已投入使用4所、竣工4所、正在建6所;新建民辦幼兒園已投入使用10所、正在建6所;改擴建公辦幼兒園已投入使用46所、竣工9所、正在建8所;改擴建民辦幼兒園已投入使用32所、竣工2所、正在建13所。目前,學前一年毛入園率達到96%,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超額完成省定責任目標。
截止2015年底,漯河市享受學前教育“獎補資金”共有幼兒園482所(公辦幼兒園214所、民辦幼兒園268所),幼兒總人數為80050人。用于擴大學前教育資源資金共3833萬元,其中中央補助:3424萬元,省級補助409萬元。具體使用情況是:中央獎補資金用于支持改擴建、改善辦園條件共計2359.6萬元;在農村和城鄉結合部用于新建必要的幼兒園共計819.55萬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獎勵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共計232.5萬元;用于其它的共計12.35萬元。省級獎補資金用于支持改擴建、改善辦園條件共計214萬元;在農村和城鄉結合部新建必要的幼兒園共計28萬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獎勵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共計149萬元;用于其它的共計18萬元。
用于“幼兒資助類”項目資金共計185萬元,全市各級政府結合實際,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通過減免保育費、補助伙食費等方式,使用資金116.45萬元資助在園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其中資助幼兒園319所,資助幼兒2733人,保證困難幼兒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另有68.55萬元正在統計預算發放中。
二、學前教育建設情況
(一)加強領導,健全學前教育管理機制。我市成立了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市領導任組長,市教育、財政、發改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學前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并且將學前教育工程納入政府目標考核,作為各級各部門民生工程考核的重要內容。制訂出臺了《漯河市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為扎實穩步推進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統籌規劃,創新學前教育辦園模式。我市學前教育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多種形式舉辦學前教育機構。一是建立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將發展學前教育與城鎮化、農村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統籌起來,把幼兒園作為城鎮和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優先建設,每個鄉鎮高標準建設1所鄉鎮中心幼兒園。二是依托富余與閑置校舍辦園。利用小學富余校舍,在小學內建設與小學隔開相對獨立的幼兒園。利用布局調整出的閑置校舍改造成獨立的公辦園。三是依托公辦幼兒園辦分園或合作辦園。其中漯河市直幼兒園舉辦兩所分園分別是市直幼兒園解放路分園和市直幼兒園香山分園;市實驗幼兒園舉辦兩所分園,分別是:淞江路分園和青山分園。四是大力扶持民辦幼兒園建設。積極鼓勵有資質、有信譽的社會團體、企業、公民等舉辦幼兒園或合作辦園,正確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面向大眾的普惠性服務。
(三)優化師資,提高幼兒教師隊伍素質。一是建立準入和補充機制。建立嚴格的幼兒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全面實行幼兒園教師、保健員、保育員等持證上崗制度,嚴把入口關。按照《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合理確定師生比,調整、用足教師編制,逐步配齊公辦幼兒園教職工。對中小學富余的年輕教師進行學前專業培訓,培訓合格的轉入學前教育,充實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如:舞陽縣、源匯區部分教師就是學校富余教師轉崗培訓后上崗的。民辦幼兒園也按國家相關規定保證人員配備。二是加強培養培訓。建立健全多層次、多形式的幼教師資培訓體系,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素質。2015年對全市100多名幼兒園骨干教師開展培訓。同時,建立公辦園優秀師資與民辦園結對幫扶制度,加強城區與農村師資對口交流工作,如市實驗幼兒園對郾城區三十多所幼兒園園長和教師開展了為期四天的觀摩交流活動,整體提高農村幼兒教師隊伍素質。
(四)強化監管,提高學前教育辦園水平。一是嚴格準入,規范辦園行為。貫徹落實《幼兒園管理暫行辦法》,建立健全幼兒園準入制度,舉辦幼兒園必須達到基本辦園標準并經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堅決取締非法辦園。對批準舉辦的幼兒園實行年檢制度,加強動態監管,對不符合基本辦園條件,尤其是存在安全隱患的限期整改,通過整改仍不合格的予以取締。二是完善收費管理制度。按照《幼兒園收費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實行幼兒園收費公示制度,堅決制止亂收費。公辦幼兒園根據本縣區經濟發展水平,考慮辦園成本和群眾接受能力,實行政府按幼兒園等級定價;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參照公辦幼兒園標準收費。三是建立幼兒園管理信息系統。按照省教育廳要求,積極對在籍幼兒園的基本情況進行基礎數據和項目數據采集,準確掌握幼兒園基本狀況,并及時審核、報送省教育廳,目前全市錄入數已經達到70%以上。四是堅持科學保教。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科學保教十不準》,制定漯河市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專項工作方案,組織學習新的《幼兒園工作規程》,建立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監測評估機制,集中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整治活動,引導全市幼兒園樹立端正的辦園理念,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開展保教工作。
(五)警鐘長鳴,筑牢學前教育安全防線。一是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的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各幼兒園成立以園長為組長的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健全幼兒園各項衛生保健、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責任制,形成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時時有人防、人人成為安全員的管理格局。二是夯實幼兒園安全基礎工作。各幼兒園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切實加強安全教育與人防、物防、技防建設,提高校園防控能力,維護幼兒園秩序和安全。三是加強食品、衛生、校車安全監管。定期與市衛生、疫病防控等部門聯合對各園食堂開展清理整治,以全國重特大校車安全事故為鑒,配合交警部門對全市所有幼兒園交通安全及校車每學期進行排查整治,保障了幼兒生命安全,維護了社會穩定。多年來,全市未發生重大幼兒園安全責任事故。
三、取得成效
一是幼教容量快速增加。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初步形成了以公辦幼兒園和提供普惠性服務的民辦幼兒園為主體,多渠道、多形式發展學前教育的格局,構建了覆蓋城鄉、結構合理、辦園條件基本達標的學前教育網絡,基本滿足了不同層次家長現實的學前教育需求。
二是辦園體制趨于多元。統籌規劃,科學實施,逐步發展和完善了與經濟發展相適應,以政府主導、公辦園引領、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辦園體制。
三是師資隊伍得到加強。幼兒教師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取得較快發展,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基本滿足學前教育發展需要的幼兒園教師隊伍逐漸形成。
四是辦園條件得到改善。各級各類幼兒園按省定《幼兒園辦園基本標準》,積極推進標準化建設,在基本設施、輔助設施、配套設備、教職工配備、班級規模、辦公條件等方面逐步向標準化發展,整體辦園條件明顯改善。
五是保教質量顯著提升。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得到有效治理,部分幼兒園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開展保教工作,逐漸走上內涵發展的道路,幼兒園管理水平和整體辦園質量快速提升。
四、存在問題
1.缺乏統一規劃,幼兒園布局不盡科學合理。按照我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中小學幼兒園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規定,每5000人口區域內,應規劃一所不少于6個班規模的幼兒園建設用地,而我市現在部分已建小區沒有配套幼兒園。
2.設施不足,農村民辦園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目前,農村民辦幼兒園普遍存在辦園條件簡陋、占地面積小、活動場地窄、兒童游樂設備設施少、圖書資料不齊全等現象。
3.教師缺乏,幼兒教師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由于學前教育的快速發展,而現有師范院校類招收幼兒教育考生數量有限,帶來了幼兒教育專業教師的短缺。部分公辦園外聘教師多,教師梯隊參差不齊,制約發展。
五、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市政府將在市人大的監督指導下,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積極按照規模適中、條件達標、管理規范、師資合格、質量提升、監管有方的思路,破解幼兒園點多、面廣、線長、管理難度大的難題,采取更有力措施,推進幼兒教育發展。
1.市政府將研究出臺政策,支持市區民辦幼兒園發展,進一步緩解市區幼兒入學難的問題。
2.按照我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中小學幼兒園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等規定,嚴格落實幼兒園建設規劃,進一步合理配置幼兒教育資源。
3. 科學制定幼兒教師補充計劃,通過招錄等途徑補充幼兒教師,按照師生比配齊配足幼兒園師資。加大幼兒教師培養培訓力度,進一步提升幼教質量,發揮公辦幼兒園的示范引領作用。
4.積極推進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深入實施,確保按期完成省定責任目標。同時,認真編制、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讓更多、公益、優質的學前教育惠及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