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4-28來源:
關于我市僑務工作情況的報告
——2016年4月26日在漯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
市外事僑務辦公室主任 晁偉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現將全市僑務工作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僑務工作開展情況
目前,全市共有歸僑僑眷4萬多人,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3.8萬多人,分布于30多個國家和地區。僑資僑屬企業50多家。近年來,始終堅持“以僑為本、為僑服務”宗旨,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強化服務、構建平臺,創新載體、打造品牌,進一步提高了全市僑務組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為我市對外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圍繞中心工作創新發展
一是著力用足用活合作機制聚資源。漯河僑的數量有限,但僑的資源無限。我們不斷探索完善并認真落實市廳合作機制,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和中國僑商會對漯河的支持,使更多的僑資源為我所用。一方面,注重在“走出去”上求實效,緊扣全市招商重點,赴廣東、福建、上海等著名僑鄉和沿海發達地區開展招商推介活動,力爭促成一批項目對接洽談,促成一批項目簽約落地。另一方面,注重利用各種僑商平臺謀合作。抓住華創會、華合論壇、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國際華商節,特別是漯河連續舉辦食博會等契機,加強與廣東國際華商會、上海華商會、福建僑商會等僑商社團的合作,促成一批僑商來漯開展招商考察和洽談對接活動。
二是著力打響“華食會”品牌促合作。成功舉辦了兩屆中國(漯河)華商食品項目投資峰會(簡稱“華食會”),使之逐步成為海內外華商僑商與地方特色經濟、優勢產業共贏發展的載體和品牌。兩屆“華食會”共邀請到參會華商僑商企業120多家、高管200多人,其中世界500強企業2家,跨國公司10多家。會上,簽約和洽談對接了一批合作項目,涉及投資150多億元,目前共簽約僑商投資項目4個,投資38.38億元,其中上好佳集團投資5億元,計劃把漯河建成中西部地區休閑食品加工基地。“華食會”之后,針對有投資意向的僑商企業跟蹤回訪,推動項目簽約落實。去年10月份,赴廣東參加第四屆客商大會,拜訪了一批與會的客家知名僑商企業,對參加漯河食博會和“華食會”的僑商高管進行回訪,達成了一批新的合作意向。12月份,應邀參加“2015世界華商??跁h”,邀請到一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華商僑商來漯考察洽談和參加“華食會”。
三是著力圍繞提升產業引項目。順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根據漯河產業發展導向,在突出食品產業優勢抓招商的同時,著力在提升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商貿物流上下功夫,引導華商僑商投資漯河。針對富硒糧食生產加工項目對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綜合性帶動作用,組織市外僑辦、市僑聯、市農業局、市菜辦和有關縣區,加強跟蹤對接,認真調研論證,努力達到僑商滿意、農民群眾滿意,不斷推動項目見效。針對香港南大洋集團擬投資50億元建設的特色商貿物流城項目,進一步會同有關部門開展調研論證,進一步協調有關縣區加快對接進度,力爭促進項目簽約和投資落地。
(二)為僑服務工作扎實有效
一是擴大僑法宣傳覆蓋面。切實抓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和河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辦法宣傳教育工作的落實,利用建立的市、縣(區)、鄉(鎮)三級組織網絡,在社區及鄉鎮深入開展《保護法》和《實施辦法》宣傳工作,特別是指導相關社區設立基層僑務工作陣地。近年來,通過積極申報和創建,舞陽縣東街社區、李樓社區、臨潁縣龍堂村龍泉社區、郾城區沙北街道昆侖社區分別被命名為“全國僑務系統僑法宣傳角”、“河南省社區僑務示范單位”,并明確專人負責,逐步健全完善僑法學習宣傳制度、僑務工作制度、走訪慰問僑眷制度等,基層僑務工作規范化水平不斷提高。
二是強化護僑惠僑服務措施。嚴格按照要求,堅持原則,層層把關,為我市符合規定的歸僑僑眷考生辦理身份認證和加分證明手續。持續開展以關愛困難歸僑僑眷為主要內容的“情暖僑心”活動,中秋節、春節前夕,到貧困歸僑僑眷家中慰問,為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懷以及慰問金、慰問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去年,籌措6.3萬元開展慰問活動,慰問人數達68戶。深入實施“僑愛工程”,組織符合條件的僑眷學生參加夏令營;推薦困難僑眷參加省政府外僑辦組織的自主選學培訓、家政月嫂培訓活動,為他們創業、再就業提供幫助;為生活困難的貧困歸僑僑眷協調辦理最低生活保障金。進一步加強涉僑法律維權服務工作,依托在我市設立的“河南省華僑法律維權服務站”,認真受理僑界群眾來信來訪。同時,各縣區的涉僑法律工作扎實推進,舞陽縣在2006年成立了“三胞三屬法律維權服務中心”;郾城區成立了僑商僑企維權服務中心;源匯區僑務組織協同司法行政部門針對僑企維權開展專項配套服務,切實維護歸僑僑眷和在漯華僑華人的合法權益。
三是服務僑企幫扶發展。目前我市僑資僑屬企業共有50多家,投資領域涉及食品、生物、包裝、制衣、電子信息等行業。隨著僑資企業生產經營穩定發展,一些企業不斷增資擴產,壯大規模;一些企業致力推動技術創新,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但僑企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現有的僑資企業大部分規模較小,產品技術含量較低;服務體系不完善,投資環境有待改善。針對以上問題,我們突出抓好建立幫扶工作機制,對現有僑資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困難問題,加強協調解決;加大對外聯絡交流,積極牽線搭橋,為我市僑企提供對外交往的機會,組織全市僑企負責人赴黑龍江、武漢、廣東、深圳參加相關的項目推介會,為我市僑企尋求合作項目。
四是創新思路搭建平臺。用足用好漯河作為全國首家“中國食品名城”、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等諸多優勢,精心策劃并運作成立中國僑商聯合會食品行業分會,使之成為漯河面向華商僑商招商引資的新平臺。目前,已得到中國僑商聯合會的批復。與此同時,實施以大商會帶動小商會策略,籌備成立漯河市僑商會,以此形成外聯僑鄉、內聚僑智的平臺和載體,推動僑資企業互促共贏、快速發展。認真落實國務院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決策部署,在充分調查研究、整合資源的基礎上,成立了漯河市留學人員創業創新協會,使之成為留學人員互動交流、創業創新發展的新載體。
(三)促進國外僑務工作可持續發展
一是積極拓展海外工作。不斷增進我市與海外僑胞、社團的聯系和交往,廣邀海外僑領、社團負責人和僑胞中的重點人士來漯考察,進一步涵養僑務資源。注重利用中國傳統節日加強同海外僑胞的聯系,加深同海外僑胞的感情,與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韓國、西班牙、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和港澳臺地區20多個華僑華人社團、商會建立了友好關系,擴大了漯河在海外的影響力。
二是積極爭取涉僑捐贈項目。近年來,全市各級僑務組織通過多種渠道積極爭取涉僑捐贈項目,涉及捐建小學、救護車、助聽器等,捐贈金額達220余萬元。在接受這些捐贈的同時,認真做好捐贈項目的跟蹤服務和監管工作。2008年以來,在上級部門的幫助和支持下,我市爭取到5個海外華僑華人捐資助學項目,共接受海外捐款100萬元,由當地財政拿出配套資金為我市5所貧困學校重建了教學樓。指導我市舞陽縣中醫院申報“僑愛工程——陳沙立先生救護生命萬里行”項目,接受愛國僑胞陳沙立先生捐贈的救護車,有效地改善了該醫院醫療衛生基礎設施條件。在全市范圍調查統計聽障兒童人數,積極參加由知名旅澳華人、慈善家魏基成先生創立的——“天籟列車”捐贈助聽器慈善活動,我市獲贈助聽器172臺,價值44萬余元,分發給縣區聾啞學校和聽障兒童。由華僑華人捐贈近20萬元用于許慎《說文解字》碑刻,為弘揚祖國的歷史文化做出了貢獻。香港恒基地產李兆基先生捐助的“溫暖工程”農民工培訓項目捐資24萬元,為我市培訓了一大批餐飲員工,助推了我市中華名吃街建設。
三是積極推選教師赴海外任教。向海外華文學校派遣教師,是我國利用僑務渠道開展華文教育、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展示中國形象、傳播中國聲音的一項重要工作。按照要求,在全市范圍內,推薦政治素質高、業務精通、身體健康、樂意為華文教育事業做貢獻的教師人選赴海外教學。去年,我市派出1名教師赴菲律賓任教。該教師在菲的工作受到當地華文學校的認可,在1年任期結束后又被續任。今年,我市又選派了4名教師,通過培訓后,5月份將被派往泰國、菲律賓、南非等國家任教。
二、僑務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僑務工作機制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目前,我市各縣區沒有設置獨立的僑務機構,人員、經費也得不到保障,這對于新形勢下僑務工作的開展有較大影響;同時,惠僑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如在扶持困難僑眷、僑資企業生產發展、海外僑胞保護、改善民生等方面亟需出臺相關惠僑政策。
(二)對《保護法》和《實施辦法》的宣傳、貫徹實施有待加強。有些部門、單位對黨的僑務政策和僑法不甚了解,對歸僑僑眷的特殊性和對歸僑僑眷采取適當照顧的方針不理解,使《僑法》的貫徹效果受到影響;涉僑維權糾紛處理難度較大,歸僑僑眷的合理訴求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有效的保護。
(三)對外開放的思路和渠道需要進一步拓展。新形勢下,隨著對外開放日益深化,僑的數量迅速增加,如何發揮優勢,把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工作拓展到海外,尤其是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做好與海外的拓展和對接工作,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應進一步加強研究和探索。
三、加強僑務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充分發揮僑資源獨特優勢,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國家僑務工作大局和全市經濟發展為統領,以服務六項重大攻堅任務為重點,努力在全市開放招商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取得新成果。為此,在今后工作中著力抓好三項重點:
(一)積極服務全市開放招商戰略,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充分發揮僑資源優勢,立足當前、全力辦好第三屆中國(漯河)華商食品項目投資峰會;放眼長遠、用好“華食會”品牌,吸引“一帶一路”沿線華商僑商來漯參會參展、考察洽談,更好地形成外商與內商投資項目的互動對接機制,力爭每年都有一批高端華商僑商企業來漯參會,有一批投資意向的企業對接洽談,有一批項目簽約落地。經過3-5年的努力,切實把“華食會”打造成海內外有影響力的僑商品牌,打造成漯河融入“一帶一路”的優勢品牌。
(二)積極創造條件,推動基層僑務工作機制健全完善。進一步加大陣地建設,豐富活動形式,增強僑務組織的凝聚力和活力,帶領僑界群眾為全市的經濟社會建設做出應有的努力,真正使僑務工作有為有位,促進基層僑務機構的健全和完善。同時,要加強對僑務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的研究,制訂適合新形勢下促進僑務事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
(三)積極推動業務建設,切實提高僑務工作能力和服務水平。持續深入開展僑法宣傳活動,采取知識競賽、有獎競答等多種形式,增強僑法宣傳實效;扎實做好社區僑務工作,進一步加大社區僑務工作的覆蓋面。發揮“華僑法律維權服務站”的作用,為僑資企業和僑界群眾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加強維護僑胞權益,全面落實僑務政策法規,扎實做好僑務信訪、維權、歸僑僑眷身份和考生身份認定等工作,依法維護海外華僑華人和歸僑歸眷在我市的合法權益。落實護僑惠僑政策,持續開展“情暖僑心”活動和“僑愛工程”,關注僑界民生,為僑界群眾做好事做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