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6-30來源:
關于我市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的報告
——2016年6月28日在漯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上
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楊智勇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我市扶貧開發工作情況,請予審議。
一、基本情況
我市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地勢“兩崗一洼”(舞陽崗、召陵崗、泥河洼),容易發生旱澇等自然災害,特別是澧河上游建成燕山水庫之前,多次遭受嚴重洪澇災害,舞陽縣災情尤其嚴重,造成大量農村人口因災致貧,加之因病、因殘、因學等致貧人口,貧困發生率較高。2002年3月,舞陽縣被確定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當時全市有9個鄉鎮、189個行政村被確定為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鎮、重點村,涉及貧困人口14.68萬人,農村人口199.68萬人,貧困發生率7.35%。以此為標志,扶貧工作成為我市重點工作之一?!笆濉逼陂g,舞陽縣又被納入全省“三山一灘”扶貧攻堅規劃的伏牛山片區縣。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扶貧工作力度不斷加強,通過多渠道加大扶貧投入,深入實施扶貧開發、駐村幫扶、整村推進、“雨露計劃”、“春暉行動”等一系列措施,全市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笆濉逼陂g累計投入專項扶貧資金2億多元,完成117個村的整村推進任務,投入產業扶貧貸款貼息及行業扶貧投入約10億元,累計退出貧困村51個、脫貧人口11.48萬人。但隨著國家脫貧標準的調整提高,我市貧困人口規模依然較大,目前,全市現有貧困村143個、涉及37個鄉鎮,農村貧困戶約1.6萬戶、4.7萬人(新一輪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還沒有完全結束,貧困戶、貧困人口數還會有變動),貧困發生率2.35%,加之新形勢下減貧成本更高、脫貧難度增大,全市脫貧攻堅任務依然繁重。市委六屆十二次全會明確了我市扶貧開發工作目標:“十三五”期間,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提前摘帽。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市委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提出“到2017年底在全省提前實現精準脫貧”的目標。
二、工作成效
近年來,特別是2015年,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省委決策部署,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立足點,以增強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為著力點,加大投入力度,創新體制機制,著力抓好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不斷加快貧困村發展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專項扶貧推進順利。2015年,全市投入財政扶貧專項資金4517萬元。完成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25個,貧困村道路、垃圾收集處理等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得到完善,村容村貌發生了顯著變化。著力抓好農業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財政貼息補助、科技扶貧、到戶增收、雨露計劃培訓等項目?!坝曷队媱潯蓖瓿膳嘤?/span>3911人,農村貧困勞動力技能素質進一步提高。安排備案產業化貼息項目6個,貼息264萬元,貼息貸款總額2.8億元。安排到戶增收項目19個,建設完成科技扶貧項目1個?!笆濉逼陂g,全市累計爭取省以上扶貧發展資金1.69億元,完成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整村推進村117個。
二是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成效明顯。市直有關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爭取上級項目和資金,向貧困村、貧困群眾傾斜,切實抓好村級道路暢通、飲水安全、農村電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產業增收、鄉村旅游、教育扶貧、衛生計生、文化建設、貧困村信息化等重點工作。其中,市交通運輸局優先安排貧困村及周邊道路建設,著力提升和完善農村骨干路網,全市農村公路基本實現由“通達”到“通暢”的轉變。市水利局扎實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共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投資4.25億元,其中市級投資3340萬元、群眾籌資籌勞4090萬元,2011年以來累計解決農村居民安全飲水人口125萬人,解決農村學校師生安全飲水12.37萬人。市文廣新局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建成1307個農家書屋、1258個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村級服務點,持續開展“舞臺藝術送農民”等活動,豐富了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積極推進金融扶貧,郵政儲蓄銀行、市農信社等金融機構明確了具體扶貧措施及目標,大力支持三農創業。在充分發揮行業扶貧作用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扶貧幫困“春暉行動——回報家鄉添光彩”、“彩色夢想、感謝有你”愛心包裹等公益活動,社會各界人士通過各種形式給力扶貧,初步形成了多方力量共同支持參與扶貧的格局。
三是駐村幫扶實現全覆蓋。全面推進駐村幫扶,進一步加強向貧困村派駐第一書記工作,扎實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前全市143個貧困村全部建立了駐村幫扶工作隊,派駐了第一書記,建立健全了隊員當代表、單位做后盾、領導負總責的駐村幫扶工作機制和干部駐村激勵機制,實現了駐村幫扶的長期化、制度化。各駐村工作隊和駐村第一書記認真履行職責,指導所幫扶貧困村制定村莊脫貧計劃,根據貧困戶致貧原因,按照有項目幫、有錢幫的要求,逐戶明確精準扶貧措施,有針對性地扶持。2015年,全市實現3萬農村人口穩定脫貧,占省定目標任務的165%。
三、主要措施
今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各項工作部署,出臺了《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指導思想、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先后召開了市委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市級領導分包鄉鎮開展脫貧攻堅動員會議、全市脫貧攻堅推進會等大會,市委常委會和政府常務會議也經常聽取工作匯報,對這項工作進行詳細安排部署。具體工作中,我市堅持以“精準”為導向,圍繞“精準”下功夫,務求脫貧攻堅實效。
(一)堅持精準“定責”,健全機制,明確責任。為確保脫貧攻堅工作任務逐級分解、層層落實,我市先后建立了一系列責任分工機制,形成了精準扶貧齊抓共管、決戰決勝的態勢。一是健全領導機構。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任第一組長、市長任組長,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定期聽取脫貧攻堅工作匯報。各縣區也都成立了黨政“一把手”掛帥的脫貧攻堅領導機構,切實把脫貧攻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解決具體問題。二是落實分包責任。建立了市級領導聯系縣區分包鄉鎮、市直部門分包幫扶貧困村、各級干部分包幫扶貧困戶的工作機制。各縣區參照市里的辦法層層落實分包幫扶任務,各鄉鎮都明確了扶貧專干,確保鎮鎮有人聯系、村村有人分包、戶戶有人扶持。同時,我市組織開展“入戶扶貧日”活動,確定每周四為“入戶扶貧日”,“入戶扶貧日”當天,要求所有包村干部、幫扶責任人等要到幫扶的貧困戶家中噓寒問暖、走訪了解情況,幫扶貧困戶及時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三是落實好幫扶措施。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分別向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遞交支持脫貧攻堅工作的承諾書,承諾書中明確了各單位2016年準備支持全市脫貧攻堅工作的措施,擬幫扶的項目、資金等內容。據不完全統計,各單位承諾辦理脫貧攻堅有關事項累計達85項,為全市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了良好基礎。四是強化督導檢查。制定了扶貧開發工作考核辦法,明確了10項重點考核指標,對各縣區扶貧開發工作實行動態管理,一季度一考評,一季度一通報。印發了《關于開展脫貧攻堅督導工作的通知》,明確8項重點督導內容,成立3個專項督導組,分別由市委辦、市政府辦、市委組織部牽頭,開展經常性督導,并將督導結果與縣區考核掛鉤,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同時,組織各縣區扶貧辦對各縣區的脫貧攻堅工作進行推磨式督導檢查,并將督導情況統一匯總市扶貧辦,市扶貧辦將督導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反饋各縣區進行整改,對好的經驗做法及時進行推廣。
(二)堅持精準“定人”,摸清底子,掌握實情。精準識別貧困人口是整個扶貧工作的基礎,是最關鍵的環節,只有把貧困人口定準,下步幫扶才能有的放矢。一方面,認真精準識別,摸清底子。嚴格按照“走訪全覆蓋、識別無遺漏”的要求,認真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開展“回頭看”,堅決做到把貧困人口毫無遺漏地進行登記,把不符合要求的全部剔除。同時,在入戶調查過程中,嚴格落實“六簽字”(即貧困戶、村主任、村支書、駐村第一書記、鄉鎮長、鄉黨委書記共同簽字)制度,確保真正把扶貧對象摸清搞準,把家底盤清。在此過程中,市扶貧辦組成5個暗訪組不定期的進村入戶走訪,核實貧困戶信息,及時反饋縣區、鄉鎮,確保貧困戶識別精準。另一方面,精準分類,找準致貧原因。針對每個貧困戶家庭情況不一樣、致貧原因不一樣、遇到困難不一樣的情況,我市要求各幫扶單位和責任人逐村逐戶走訪貧困戶,一家一戶分析致貧原因,詳細填寫“貧困戶精準扶貧明白卡”,確保真正把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問題清單摸清弄準。
(三)堅持精準“定策”,因地制宜,強化幫扶。對于貧困村,重點抓好專項扶貧項目的實施和涉農資金的整合使用,不斷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2016年,我市已爭取中央、省級財政專項扶貧發展資金5370萬元,全市計劃安排整村推進村46個,目前正在組織申請備案。市財政投入專項資金1000萬元,用于支持脫貧攻堅。同時,安排1000萬元地方債作為金融放大使用資金,全力支持有發展意愿的貧困戶和吸納貧困戶創業、就業的專業合作社脫貧攻堅。爭取到彩票公益金扶貧項目資金1000萬元。已安排科技扶貧項目2個,產業化貼息貸款項目6個,到戶增收項目28個。對于貧困人口,逐戶摸清情況,找準貧根,精準施策。除政策兜底一批外,特別注重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采取產業扶貧,堅持因人施策、一人一策的原則,幫助他們精準選擇產業幫扶路徑,筑牢增收脫貧的基礎。注重發揮市場主體的幫帶作用,利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村級公司、產業基地、農業大戶等資源優勢,通過吸納就業、股份合作等有效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同時,我市按照“因戶制宜、分類指導、有效扶持”的原則,對照“五個一批”要求,一對一地制定脫貧幫扶計劃和措施。對有勞動能力而不適宜外出務工的貧困戶,通過提供技術培訓、協調金融部門貸款等方面的支持,幫助他們提高脫貧能力;對年老體弱或因殘、因病等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又無法定義務贍養的貧困戶,通過納入低保、五保等社會保障兜底脫貧;對那些因突發性災禍可能致貧返貧的群眾,通過給予臨時救急和社會救濟,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四、存在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扶貧開發工作已經到了攻堅拔寨、啃硬骨頭的沖刺階段。漯河貧困人口規模依然較大,加之新時期減貧成本升高、脫貧難度增大,全市脫貧攻堅任務依然繁重。
一是各級認識程度不同,思想冷熱不均。目前,市及各縣區黨政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對扶貧開發工作都很重視,投入精力也很多。但作為鄉鎮一級來講,由于上級安排的各項工作任務多,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抓扶貧的精力。在加上一些鄉鎮干部缺乏政治敏銳性,對扶貧工作重視不夠,按一般性工作安排,沒有真正在“一進二看三比四算五議六定”的工作程序上下功夫,公示公開不到位,對“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還存在模糊認識。
二是農村情況錯綜復雜,精準識別難度較大。當前,除絕對貧困人口和低保戶、五保戶易識別外,部分村干部對精準扶貧政策把握不準,扶貧對象難以界定。另外,貧困戶真實的收入沒有一個嚴格的統計方法來衡量,在入戶調查過程中,部分農戶不講實話,不如實填報收入情況,造成少數不貧困戶被納入貧困戶系統,還有個別真正的貧困戶沒有被納入進來。
三是部分貧困戶主觀脫貧意識差,發展意識不強。多數貧困人口文化素質低、思想觀念陳舊落后,依然停留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期,安于現狀,沒有發展動力。部分貧困戶不愿積極就業,不謀求發展思路,一心想吃低保,享受國家救助,“等、靠、要”依賴思想嚴重。
四是幫扶措施還不夠精準,幫扶人與被幫扶貧困戶溝通不夠。有的幫扶措施與貧困戶致貧原因不相符,缺乏針對性,有的幫扶人對被幫扶的貧困戶家庭情況不熟悉,有的貧困戶對誰是幫扶責任人也不知道、不熟悉。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下步工作中,我們將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總目標,堅持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六個精準”要求,強化政策宣傳,夯實工作責任,落實精準措施,確保2016年全市完成貧困村整村推進46個,實現3.4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2017年底實現提前精準脫貧目標。
(一)通過轉移貧困勞動力就業,促進貧困群眾精準脫貧。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吸納更多貧困人口進城就業、融入城鎮,把產業集聚區、服務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作為吸納農民轉移就業的主陣地,想方設法促使貧困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就業,鼓勵具備條件的貧困家庭轉移到城鎮落戶,增加他們的工資性收入,實現穩定脫貧。鼓勵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帶動貧困人口就業。通過轉移就業培訓、就業對接服務等措施,幫助貧困勞動力轉為產業工人、轉為市民。
(二)通過扶持農村特色產業,促進貧困群眾精準脫貧。樹立“發展帶動扶貧,扶貧促進發展”的思路,把扶貧開發與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現代化結合起來,與發掘農村資源、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結合起來,在主攻主導產業的同時,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規模養殖、休閑觀光等鄉村特色產業,使農村勞動力就地轉化為新型職業農民或產業工人,實現就地脫貧。同時,通過推動“三個靠近”,即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向種養基地靠近、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剩余勞動力富集地區靠近、特色產業向具備優勢資源和相應產業基礎的地區靠近,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沒有條件轉移的貧困群眾脫貧。
(三)通過加強知識技能培訓,促進貧困群眾精準脫貧。充分利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等政策性培訓項目,制定更加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強農業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高度重視貧困地區的教育工作,加大向貧困地區傾斜、向基礎教育傾斜力度,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對貧困家庭大學生的救助支持,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
(四)通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貧困群眾精準脫貧。充分利用國家大力推進扶貧開發的機遇,積極爭取相關項目和資金,重點抓好整村推進項目落實。以縣區為主,整合專項扶貧資金、相關涉農資金、社會幫扶資金等,集中使用在重點脫貧項目上,大力支持貧困村和貧困群眾發展生產。以保農村住房、飲水、用電安全和硬化道路、凈化環境、美化村貌為重點,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以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不斷完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中,把貧困村作為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一個重點,重點推進農村人居環境長效保潔機制全覆蓋,扎實開展達標村、示范村創建活動,爭取通過三年左右的努力,讓全市所有貧困村都能達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達標村以上的標準。
(五)通過實行社保政策兜底,促進貧困群眾精準脫貧。進一步加強低保動態化管理,把那些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靠自身條件無法實現脫貧的貧困人口,通過社會保障實施政策性兜底扶貧。對符合條件的應保盡保,已穩定脫貧的有序退出。加快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引導農村貧困人口積極參保續保,提高保障水平。對于因病、因災致貧返貧的群眾,聯合民政、慈善等部門做好排查工作,組織動員各方面力量,積極主動給予臨時救急和社會救濟,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對于貧困地區“三留守”人員,探索建立健全關愛工作機制,讓他們有幫扶、有溫暖,讓務工者能安心、能放心。目前,我市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年226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640元,月人均補助115元,保障人數14.3萬人,占農業人口的9%,在扶貧助貧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雖然我市扶貧開發工作在全社會和各有關部門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人大的期望和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創新思路、真抓實干、攻堅克難,確保我市2017年提前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