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6-30來源:
關于我市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的視察報告
——2016年6月28日在漯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上
市人大常委會視察組
市人大常委會:
根據常委會2016年工作要點安排,5月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平帶領部分常委會委員和市人大代表,對我市扶貧開發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視察調研。視察組先后來到舞陽縣孟寨鎮吳莊村、孟寨鎮邢王村、文峰鄉張集村、舞陽縣電商產業園,對我市扶貧開發工作情況進行實地視察,走訪部分村民,了解扶貧政策落實情況,并組織召開座談會,聽取市農辦、教育、財政、民政、農業、交通、衛計等有關部門的工作匯報,就如何推進我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工作進行認真座談。現將視察調研的主要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情況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大任務。
近年來,市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始終把扶貧開發作為統攬農業農村工作的大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要求,不斷加大扶貧工作力度,通過多渠道加大扶貧投入,深入實施扶貧開發、駐村幫扶、整村推進、“雨露計劃”、“春暉行動”等一系列措施,全市扶貧脫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十二五”期間累計投入專項扶貧資金2億多元,完成117個村的整村推進任務,投入產業扶貧貸款貼息及行業扶貧投入約10億元,累計退出貧困村51個、脫貧人口11.48萬人。
(一)領導高度重視。一是成立了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市委書記親自任第一組長、市長任組長,下設辦公室,各縣區也都成立了黨政“一把手”掛帥的脫貧攻堅領導機構,規格高,重視程度高。二是主要領導分包扶貧。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省委、市委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落實中央關于“采取超常規舉措,拿出過硬辦法,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要求,在全市開展市級領導干部聯系縣區分包鄉鎮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市級領導干部聯系分包6個有扶貧開發任務的縣區(含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和37個有貧困村的鄉鎮。目前,這項工作正順利開展,市領導都多次下基層調研扶貧開發工作,研究解決問題。三是有針對性派駐村幫扶隊,實現駐村幫扶全覆蓋。根據貧困村不同特點,全市共派駐143支駐村幫扶工作隊到全市143個省級貧困村,確保了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建立健全了隊員當代表,單位做后盾的駐村幫扶工作機制和干部駐村激勵機制,不脫貧不脫鉤,實現駐村幫扶長期化、制度化。四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市政府從今年起,每年拿出1000萬元用于支持扶貧開發工作。
(二)科學制定規劃。去年以來,漯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把扶貧開發作為政治責任和重大民生工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強化舉措,狠抓落實。先后召開了市委常委會和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研究從2016年起,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投入。同時,整合涉農項目資金,集中向貧困村投放。編制了《漯河市扶貧開發工作“十三五”規劃》,出臺了《漯河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于印發<漯河市推進精準扶貧實施方案>的通知》漯扶貧組〔2015〕4號、《漯河市人民政府關于調整充實漯河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的通知》漯政文〔2015〕173號、《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討論稿)等文件。其中:省級貧困縣舞陽縣制定了《舞陽縣關于全力推進三年脫貧攻堅的意見》和《舞陽縣扶貧開發工作考核評價辦法》。這些措施的出臺,有力地促進了全市扶貧開發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三)工作重點突出。一是堅持整村推進。各地加強資源整合,實行了以整村推進為主體的工作機制。2015年,全市共安排整村推進村25個,涉及全市21個鄉鎮,項目總數139個,項目總投資共計3594萬元(其中中省財政1619萬元、市級財政118萬元、部門投入639萬元、群眾自籌1218萬元),新修村內道路約60公里。目前,所有整村推進項目均已完工,村內的基礎設施和環境明顯改觀,有效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二是堅持科技扶貧。大力實施科技扶貧,聘請省河南農大、農科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農業、畜牧方面的專家對貧困群眾開展針對性強、高產高效、通俗易懂的種植、養殖等實用技術培訓,使項目所在村每個貧困戶都擁有一名科技“明白人”,都能掌握1—2項先進實用農業生產技術,提高了貧困戶依靠科技脫貧致富的能力。2011年以來,累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100多萬元實施科技扶貧、到戶增收項目38個,用于扶持貧困戶發展種植、養殖業,直接扶持貧困農戶4035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貧困村初步形成了以種植煙葉、辣椒、土豆、花生、林果、香菇、大棚蔬菜、多彩甘薯、山羊養殖、生豬養殖等為主的支柱產業,有效促進了貧困戶增收。三是堅持產業扶貧。2011年以來,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900多萬元,對全市17家省、市級農業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6.2億多元的貸款進行了貼息,培育壯大了佳源乳業、舞蓮面粉、日日紅禽業等企業,企業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通過“公司+貧困戶”、“公司+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累計帶動100多個貧困村發展生產,受益貧困戶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四是實施“雨露計劃”培訓。去年,我市投資250萬元,依托漯河市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漯河市聯想技術培訓學校、漯河市長城技校、漯河市舞陽中專學校、舞陽縣鑫華科技中專5家培訓基地,重點對114個貧困村,特別是收入在2736元以下的貧困村中的新生勞動力進行培訓。據統計,全年共培訓3911人,有效提高了貧困勞動力的科技水平,有力促進了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
(四)扶貧成效初顯。一是貧困人口減少。2011年至2015年,全市累計退出貧困村51個,累計脫貧人口11.48萬人。二是基礎設施得到改善。2011年以來,整合涉農資金 1.2億多元,集中投放到92個整村推進村,累計修建村內水泥路260多公里,建設文化廣場71個,架設路燈3500盞,新修下水道44公里,種植綠化樹木10.8多萬棵,實現了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實施整村推進的貧困村群眾生產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村容村貌發生了較大變化。三是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城鄉居民生活質量穩步提升。2011年以來,通過扶貧攻堅,貧困地區農民參合率達到100%;學前三年毛入園率66.5%,學前一年毛入園率91%,位居全省前列;實施了“百校128建設工程”,全市中小學入學率達到100%,高中階段入學率達89.6%;全面完成1333個村衛生室建設,我市在河南省農村醫療衛生機構從業人員管理系統中已注冊的鄉村執業醫生3636人,每所村衛生室鄉村醫生按規定所轄人口的1.5-2‰進行了配備;農村廣播電視實現了“村村通”;大部分貧困村都建起了文化廣場和連鎖超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養制度和臨時救助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
二、存在問題
從視察調研情況看,盡管我市扶貧攻堅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工作推進中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如下問題。
(一)思想認識仍有差距。雖然市及各縣區黨政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很重視扶貧工作,但還沒有把扶貧工作真正當作大事擺上重要工作日程,對中央扶貧開發精神理解不深、不透,工作力量投入、工作條件保障也不到位,有的鄉鎮沒有專門的扶貧工作人員,大部分鄉鎮沒有專配扶貧信息錄入和管理設備。部分貧困鄉鎮、貧困村只是把扶貧脫貧工作作為爭取項目、資金的機會,部分貧困群眾存在“等靠要”思想,主動脫貧意識不強。社會扶貧的宣傳力度不大,一些企業、社會機構參與扶貧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有的企業認為農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體市場意識、誠信意識不強,做些一次性的救助活動還可以,搞產業帶動、項目扶貧不積極,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脫貧攻堅的氛圍還沒有形成。
(二)扶貧開發工作合力有待加強。扶貧開發工作涉及到農辦、發改、教育、財政、民政、衛計、農業、金融等很多部門,這些部門形成合力至關重要。通過視察調研,政府有關部門都在自己職責范圍內做了一定的扶貧工作,有的還加大創新工作力度。民政部門及時調整五保供養指導標準,開展了特殊病種門診救助,將扶貧對象中的特困供養人員、農村低保對象作為醫療救助重點對象,并逐步擴大到其他建檔立卡扶貧對象中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和其他特殊困難人員等困難群眾,門診救助的年度最高救助限額為5000元。但是,涉及部門相互配合還不夠,如貧困戶、五保戶、特困戶、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幫扶政策不統一、相互不銜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扶貧實效。扶貧工作力量比較薄弱。脫貧攻堅任務重、時間緊,需要強有力的扶貧攻堅力量,而目前我市力量配備與脫貧攻堅需要還有差距。集中投入力度不夠。“十二五”期間,中央和省累計投入我市扶貧專項資金1.69億元,市財政2011年—2014年每年投入50萬元,2015年投入209萬元,今年安排1000萬元,縣區財政投入除舞陽縣之外投入很少。
(三)精準識別不夠精準,幫扶工作不夠到位。仍然存在部分貧困人口識別不夠精準問題。識別不精準問題,既有歷史數據不準的原因、體制上分指標的原因、技術上缺乏大數據系統信息共享的原因,更有工作上不深不細、簡單從事的原因。仍然存在著對部分貧困人口貧困原因不清楚,制定的幫扶措施不切實,幫扶辦法不多的問題。“一戶一本臺賬、一戶一個脫貧計劃、一戶一套幫扶措施”還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全面落實扶持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六個精準”要求仍需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四)長效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普遍存在打攻堅戰、盡快完成畢其功于一役的思想,對長期開展扶貧幫扶認識不足。扶貧開發工作與農村其它建設項目缺乏有效銜接,工作聯系、項目對接、資金整合相互之間協調不夠,社會幫扶體系還未完全形成。必須進一步完善長效機制,通過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加大就業幫扶力度和完善金融服務機制來進一步完善扶助體系;通過建立信息平臺、建立扶貧救助制度、設立扶貧基金來完善救助體系;通過提高低保標準,加大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保障力度健全保障體系,提高扶貧開發水平。
三、建議
根據新形勢下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需要,特別是針對工作推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視察組提出以下意見建議。
(一)加大扶貧開發工作的宣傳力度。市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充分認清當前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艱巨性、緊迫性,進一步增強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加大對扶貧開發政策宣傳,把各級各部門的扶貧政策整理匯編,便于基層扶貧干部和貧困戶了解政策、熟悉政策、運用政策、落實政策。
(二)強化聯動協作機制。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扶貧開發的新思路,建立和完善政府負總責各相關部門聯動協助機制,形成扶貧開發合力;加強扶貧隊伍建設,增強扶貧干部素質,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能力;整合各種扶貧政策和資源,把有限的資金和資源集中向扶貧對象投放,實現扶貧政策與貧困戶的無縫銜接,肯下硬骨頭,打好攻堅戰。
(三)強化精準幫扶機制。要全面落實扶持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六個精準”要求,切實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問題。充分發揮好鄉、村及駐村干部作用,弄清扶貧任務底子,摸清扶貧對象因病、因學、因殘、因技術等致貧的原因,做到“一戶一本臺賬、一戶一個脫貧計劃、一戶一套幫扶措施”;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推進扶貧開發,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到貧困地區投資項目,調整農業結構,帶動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和貧困群眾增收,實現精準扶貧。
(四)強化建立長效扶貧機制。扶貧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單靠加強某一方面工作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相對貧困作為社會現象也將長期存在。要樹立長期扶貧思想,針對不同時期出現的扶貧對象采取針對性措施,按照政府兜底、政策托底的要求,結合漯河實際建立長效機制,持續加大各級財政投入,不斷加大行業和社會扶貧,探索符合漯河發展實際、更為有效地扶貧開發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