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6-30來源:
關于貫徹落實《漯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市人民政府
〈關于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報告〉審議意見》情況的報告
——2016年6月28日在漯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上
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 史鳳民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貫徹落實《漯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市人民政府〈關于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報告〉的審議意見》(漯人常〔2015〕14號)的情況,請予審議。
一、審議意見落實情況
(一)關于提高對文化產業的認識和重視程度的落實情況。一是深入開展學習。認真學習了市人大常委會對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報告的審議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指導思想,提升了認識水平。系統學習了近年來國家出臺的文化產業經濟政策,努力尋找與我市文化產業發展的結合點、突破點、著力點。重點學習了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我市服務業發展的意見,注重把握好工作重點。二是加大研究宣傳力度。有關單位、部門先后組織實施了文化產業發展課題研究、聚焦文化產業集中采訪、文化產業項目推介暨簽約儀式、漯河市十大文化產業園區申報評定等有影響的活動,形成了聲勢,凝聚了共識,宣傳了文化,營造了共同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三是把文化產業發展擺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市文改專項小組在研究制定全市文化體制改革方案時,把文化產業發展作為文化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擬定了具體任務和重點工作,予以專項部署和推進。全市“十三五”規劃也將文化產業作為全市高成長性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予以安排,漯河教育文化科技園區、賈湖國際考古遺址公園、漯河文博苑等12個文化產業項目已被列入漯河市十三五規劃重大項目。
(二)關于盡快出臺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落實情況。組織有關部門和研究機構,擬定了一批文化產業研究課題,深入調研,形成了《漯河市文化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等一批調研文章。研究起草了《漯河市文化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草案),經征詢有關部門意見修改完善,將以漯河市文化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名義下發。開展了對文化產業的全方位摸底調查,涉及產業門類、企業數量、統計體系、納稅統計、項目建設、財政扶持、人才培養等內容。統計結果顯示,2015年底,全市各類文化產業機構共計1801家,其中文化用品銷售423家,文化娛樂業355家,文化制造業118家,包裝印刷業152家,出版物發行180家,廣告創意業519家,其他商品服務業54家。全市文化產業共有法人單位353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3家。同時,根據調查摸底情況,正在按照國家《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研究制定10個產業門類具體發展目標和行動計劃,努力形成完善的配套規劃體系,確保文化產業2020年成為全市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三)關于建立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的落實情況。根據全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際,進一步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一是切實發揮市文化旅游產業領導小組的作用。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全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工作會議,安排重點工作,推進項目建設,工作更加充滿活力。二是根據全市文化改革發展的實際需要,2015年8月成立了漯河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專項領導小組。專項小組專門從市直宣傳文化單位抽調得力人員,充實提高市文改辦工作力量,明確了市文改辦“研究、指導、參謀、協調、督導、推動全市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的職責任務。市文改辦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書記馬正躍“真抓真改、抓出亮點、改出特色”的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高喜東“把握精神、穩妥推進、積極作為”的文改工作要求,深入基層開展文化體制改革工作調研,明確全市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重點任務,擬定了工作推進臺賬,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園區建設,進一步加強了對全市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
(四)關于完善相關政策配套體系的落實情況。一是加大專項資金扶持力度。圍繞國家、省文化產業發展政策的落實和配套,市政府研究出臺了《漯河市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獎勵暫行辦法》,每年向文化旅游企業發放獎勵資金150余萬元。設立了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出臺了《漯河市市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使用實施細則》,市財政從2016年起,每年安排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400萬元,用于文化產業項目建設、主體培育、平臺建設等的貼息補助、資助、獎勵等,并視發展情況予以增加。二是積極推進文化產業與金融投資合作發展。以文化旅游產業項目開發為主營業務,注冊成立了漯河城投文化旅游產業開發有限公司。正在研究設立漯河市文化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探索組建漯河市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漯河市影視投資公司。三是搭建對外交易展示平臺。連續兩年組織企業參加深圳文博會、中原文博會等重要展會,進行項目招商推介,展示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成就。舞陽縣精心挑選了14幅優秀農民畫和炭雕、抱枕、茶具等二十多種農民畫衍生產品赴第十二屆深圳文博會參展交易,具有濃郁中原鄉土氣息和豐富生活情趣的舞陽農民畫及衍生品受到中外參會人員的關注,深圳舍布得文化有限公司、深圳大芬油畫村等均表示愿與舞陽農民畫院合作開發舞陽農民畫藝術品。四是加大重點項目招商引資和支持扶持力度。市文改辦、市政府有關部門建立了漯河市文化產業項目庫,計劃重點引導扶持一批市場前景好、關聯程度高的重大項目,2016年初已入庫項目達到113個。依托特色文化資源,策劃包裝了漯河廣電中心、漯河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等一批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第三屆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期間,舉辦了漯河市情說明暨文化產業項目簽約儀式,現場發布推介賈湖文化旅游開發、郝家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46集電視連續劇《大牛行》拍攝制作等文化產業項目15個,沙河廊橋文化旅游項目、橙天地文化休閑項目、龍江新城文化綜合體項目等9個文化產業項目正式簽約,意向投資30億元。深圳文博會期間,漯河市文化博覽苑項目在河南省文化產業招商推介會上現場簽約。
(五)關于加強基礎建設構建發展平臺的落實情況。市政府對文化產業園區規劃建設非常重視,2015年,市委、市政府把規劃建設漯河漢字文化園區確定為當年全市經濟社會重大專題研究之一,予以規劃建設和重點推進。圍繞文化產業園區規劃建設,一是進行園區整合命名和星級評選活動。結合漯河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際,整合包裝了舞陽縣農民畫創意園區、開源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園區、舞陽富平春酒文化產業園區等10個帶動能力強、具有全局影響力的文化產業園區。制訂了《漯河市文化產業園區管理辦法》,開展星級文化產業園區申報評選。按照評選標準,經評定,8家園區被表彰命名為漯河市星級文化產業園區。二是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賈湖文化旅游園區按照國家文物局的批復,計劃投資4600萬元,實施賈湖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和賈湖遺址環境整治工程。目前通過整合資源、合力攻堅,已完成投資1600多萬元,高標準建成了賈湖村內外主干道、賈湖古橋、遺址牌坊、湖水節制閘等基礎設施。許慎文化園續建完善工程擴建項目正在施工,主要內容是建設中華漢字文化體驗館、書法名家碑廊及六藝學館項目,對深度挖掘漢字文化內涵、進一步提升許慎文化園品味、做大做強許慎文化品牌具有重要意義。三是培育重點園區。開源文化產業園區圍繞“文商旅、游購娛”的業態定位,結合特色商業區建設,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特色集聚發展,2015年游客接待量突破300萬人次,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7億元,同比增長了30%。今年4月,經省文化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遴選評定,以省政府名義進行命名表彰,開源文化產業園榮獲第二屆河南省重點文化產業園區榮譽稱號。
二、存在問題和努力方向
在貫徹落實審議意見的過程中,市政府在發展文化產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市文化產業基礎差、底子薄、投入有限,因此總體看我市文化產業仍處于起步、探索、培育階段,我市文化產業還是一個相對弱小、處于成長期的產業,我們的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認識水平和重視程度還需要進一步提升;二是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加強、整合和完善;三是缺乏知名的文化企業和品牌產品,文化企業主體培育和文化產品開發還需要加強;四是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創新不夠,如產業發展服務平臺建設和新型文化業態發展基本上還是空白;五是文化創意人才匱乏,人才建設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撐力度還比較單薄。
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涉及面廣、發展任務重、創新難度大。進一步推進審議意見的貫徹落實,我們將圍繞一個總的目標,重點抓緊抓實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一個總目標,就是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抓戰略定位和頂層設計。科學把握文化產業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重要位置,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進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層面。結合全市“十三五”規劃制定,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盡快制定出臺,研究制定《漯河市關于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二是抓項目建設和招商投資。瞄準行業制高點和新型文化業態項目,引進文化產業戰略投資者,謀劃實施一批示范帶動作用強的文化產業項目。協調組建漯河影視投資公司,投拍反映漯河歷史文化風情的影視劇《中國大牛行》及反映漯河飲食文化的紀錄片《舌尖上的漯河》等,促進影視業發展。三是抓產業主體、品牌產品和產業園區做大做強。用足用好文化產業政策,進一步加大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力度,狠抓龍頭企業培育;大力推動南街村工藝品、舞陽農民畫、三莎文體用品等品牌產品市場開發力度,增強市場競爭優勢;加強統籌規劃,扶優扶強,推動八大星級文化產業園區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四是抓政策保障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構建政策扶持、科技服務、統計分析、金融支持、人才保障、創業孵化等公共發展平臺建設,提升產業發展保障能力,助力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加強創意轉化,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支持一批小微文化企業,發展壯大一批中型文化企業。舉辦漯河市文化產業政、企、銀對接會,推動金融投資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五是抓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文化+”行動計劃,組織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制定“文化+旅游”“文化+現代農業”“文化+制造業”“文化+互聯網”等行動方案,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推進文化產業優化升級。落實支持影視業發展政策措施,籌劃拍攝影視劇《中國大牛行》、《白發親娘》。舉辦漯河市首屆微電影、微視頻制作大賽,助力微文化發展。指導建立漯河市微文化產業園區。六是抓產業人才隊伍建設。舉辦漯河市文化產業人才培訓班和漯河市文化產業發展高端論壇。建立文化產業經營人才、創意人才庫,實施文化產業人才培育工程。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文化產業是新興的戰略產業,是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載體,也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在國民經濟發展下行壓力增大,經濟發展加快轉型升級的新常態下,加快文化產業的發展顯得尤為迫切。全市十三五發展規劃時也明確提出,要以許慎文化、賈湖文化、南街村文化、舞陽農民畫、河上街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為重點,加快規劃建設一批省級文化產業園區與創意產業園區,打響特色文化品牌;推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綠色出版印刷、設計服務、綜合創意等加快發展。我們有決心、有信心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的監督支持下,進一步振奮精神、堅定信心,集中精力、真抓實干,善始善終抓緊抓好審議意見落實,致力于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我市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努力和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