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6-27來源:
關于全市對臺工作情況的視察報告
——2019年6月25日在漯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
市人大常委會視察組
市人大常委會:
根據常委會工作安排,5月下旬—6月中旬,市人大常委會視察組分別在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平、杜廣全、焦紅艷的帶領下,對全市對臺工作情況進行了視察。
一、視察工作開展情況
視察組采取實地察看、召開座談會、聽取匯報、學習考察等方式,深入到臨潁縣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察看了河南水騎士戶外用品有限公司、宏全食品包裝(漯河)有限公司、河南福貞金屬包裝有限公司、河南統一企業有限公司、旺旺集團漯河大旺食品有限公司、漯河雪谷鶴食品有限公司等6家臺資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赴福州、廈門、泉州等地學習考察對臺工作情況;組織召開了由縣區聯系對臺工作的負責人和市臺辦、市教育局、市商務局負責人及臺資企業代表參加的座談會。較為全面的掌握了相關情況。
二、對臺工作取得的成效
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對臺工作決策部署,抓好涉臺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貫徹,深化交流交往,優化投資環境。臺資企業在我市投資規模逐漸擴大,漯臺經貿文化交流持續升溫。截至目前,居住在我市的臺灣籍同胞18戶64人,全市涉臺婚姻716對;常駐臺商10人,臺資企業23家。市臺辦連年被評為全國、全省對臺宣傳調研工作先進單位。
(一)深入貫徹實施涉臺法律法規和政策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臺胞在漯河的投資權益保護工作,把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實施細則》《河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辦法》(簡稱“一法一細則一辦法”)和國臺辦《關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惠臺31條措施”)及省臺辦《河南省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意見》(簡稱“河南省惠臺60條實施意見”)與優化我市投資環境相結合,扎實開展各項工作,切實維護臺胞合法權益。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市政府及有關部門把宣傳貫徹涉臺法律法規和政策作為對臺工作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通過開設涉臺法律法規培訓班、開展集中宣傳活動、舉辦涉臺知識報告會、召開對臺工作座談會等形式,提高干部隊伍的素質,增強依法保護臺胞合法權益的意識。近年來利用電視臺、電臺、報刊等傳統媒體和手機短信、網絡、微信等新媒體,加強涉臺普法宣傳,引導臺商守法辦事、依法維權,擴大我市的影響,吸引投資。
二是強化協調服務。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積極開展臺商投訴協調處理工作,對重點臺商投訴案件建立工作臺賬,加大督查力度。如受理河南水騎士戶外用品有限公司停電問題的投訴。該企業是一家全天不間斷生產的臺資企業,對電力穩定性的需求很大。市臺辦了解到因不時斷電給企業造成損失后,及時協調處理解決,取得了令企業滿意的效果。近年來市臺辦共受理臺商投訴案件6起,均已辦結。
三是注重法律維權。我市于2012年在河南匯恒律師事務所設立了臺胞臺商臺屬法律維權服務中心。法律顧問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服務、參與多起涉臺案件的協調工作、承辦法律訴訟案件,與有關部門共同做好涉臺矛盾糾紛的預防排查和化解工作。
(二)深化交流交往,促進融合發展
一是增進文化認同。發揮陳星聚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對臺交流基地的優勢,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協調資金20多萬元用于完善紀念館內的軟硬件設施;組織舉辦兩岸專家學者和陳星聚后人及家鄉代表參加的“海峽兩岸紀念陳星聚誕辰200周年研討會”;舉辦海峽兩岸“陳星聚杯”太極拳比賽等5項文化、體育交流活動,增進兩岸文化認同和心靈契合。每年在春節、端午、仲秋等傳統節日,開展臺胞臺屬走訪慰問活動。
二是擴大交流范圍。積極開展政黨交流和民間交流活動。臺灣中國生產黨主席、臺灣工黨主席、臺灣全民和平黨主席受邀來漯參訪。在臺的河南同鄉會多次受邀來漯交流。舉辦“兩岸青年中原文化漯河行”活動。組織全市31個團組赴臺交流。
三是豐富交流內涵。近年來,我市作家創作和整理了多部描寫臺灣歷史人物、記錄兩地親情的小說、合集,從文學的角度探討兩岸不可割斷的血肉關系。我市舉辦過2次“臺灣美食展”,使臺灣美食文化走進漯河。重視發揮漯河籍臺灣新娘的作用,大陸新娘逐漸成為推進兩岸交流交往的新生力量。
(三)優化投資環境,提高辦事效率
一是形成臺企集聚效應。落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臺資企業,以食品加工類企業為主,如旺旺集團漯河大旺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統一企業有限公司等;落戶臨潁縣的臺資企業,以食品包裝類企業為主,如宏全食品包裝(漯河)有限公司、河南福貞金屬包裝有限公司;落戶在召陵區的臺資企業,以電子科技類企業為主,如杰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
二是推動臺商投資園區建設。我市的臺商投資園區是我市發展電子商務產業的主陣地,目前集聚了一批知名電商企業。園區每年都到沿海地區招商引資,先后邀請包括全國臺企聯在內的23批臺商團組考察洽談。促成了一批規模較大、產業關聯度高的臺資項目。
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推進投資便利化水平。在視察中我們了解到,市商務局為臺資企業從企業設立所需材料的整理,到申請設立批準,注冊登記等實施全過程無償代理服務。臺資企業注冊時,從材料的準備到合同章程的審核,全過程參與,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協助企業辦理外商批準證書,受到企業的好評。市教育局做好服務臺胞子女入學工作。在義務教育階段,在漯臺胞子女可享受與市民同等待遇的入學政策;在普通高中階段,臺胞子女可享受錄取考試加分政策;對需要轉學入讀的臺胞子女,優先安排入學。臨潁縣對重點臺資企業從建廠到投產,指定專人跟蹤服務,協調解決項目進程中存在的問題。投資近3億元的福貞金屬包裝有限公司,數月時間就完成了一期項目的建設和設備調試,即將投產。
二、存在的問題
(一)對臺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有待提高。對臺工作是黨和國家的重要工作,事關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在視察中發現,全市對臺工作存在統籌謀劃不足,對縣區臺辦工作指導不到位等問題。一些地方和部門存在有對黨中央對臺工作方針政策學的不深、研究不透,對招商引資、經貿往來中產生的問題和臺胞臺商反映的問題重視不夠,工作效率不高的現象,影響了臺資企業投資積極性。
(二)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的壓力仍然較大。中小臺資企業存在融資難的問題,臺資企業在內地貸款很難,多數企業只能依靠自身積累滾動發展;一些勞動密集型臺資企業存在勞動力價格上漲、經營成本持續上升、轉型困難的問題,個別臺資企業面臨外遷的局面;個別區域的民營天然氣公司對臺資企業收取過高開戶費的問題,使新入駐臺資企業增加經營成本。
(三)服務臺胞臺商的軟環境建設有待加強。在軟環境的打造上,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綜合服務大廳80%對臺業務的辦理做到了“一趟都不用跑”,9%對臺業務的辦理做到了“最多跑一趟”,辦事效率很高。而我市在竭盡全力招引一個臺資項目后,卻往往“重招商、輕服務”導致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影響。如臺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斷水斷電現象時有發生,給企業造成了損失。
三、幾點建議
(一)提高對做好新形勢下對臺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歷史實踐證明,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體現了民族根本利益和國家核心利益,引領著兩岸關系發展方向。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研究解決我市對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圍繞全市“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完善對臺工作機制,理順工作關系。提高對臺工作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在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全面推進全市“四三二一”工作布局中展現新擔當和新作為。
(二)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服務水平
一是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簡化審批手續,規范辦事流程,公開收費標準,完善臺商投訴服務工作。為解決臺資企業在融資、通關、招工、供水、供電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建議適當時候在市行政服務大廳設立“臺胞臺商服務窗口”。
二是發揮臺資企業集聚效應。做好對臺商在我市用工和土地等政策的宣傳、解釋和咨詢服務工作,組織臺資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招商活動,充分利用展會平臺推介、招引項目。認真研究我市臺資企業上下游產業鏈及發展方向,發揮集聚效應。
三是提高權益保護法治化水平。運用法治思維、法制方式推動對臺交流,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加強對涉臺工作人員“一法一細則一辦法”和“惠臺31條措施”、“河南省惠臺60條實施意見”的教育培訓,研究出臺政策措施,為臺胞來漯河投資、創業、就業、就學、生活提供與漯河企業、居民同等待遇。引導臺胞臺商規范經營、依法維權。
(三)完善服務手段,支持轉型升級
相關部門要認真研究國家、省、市各級部門的扶持獎勵政策,為企業爭取扶持、獎勵資金。鼓勵臺資企業優勢產業向我市轉移,支持臺灣青年來漯發展,扶持涉臺園區建設和臺資企業轉型升級。加大金融部門的扶持力度,提高臺資企業借貸成功率。注重勞工技能培訓,促進技校、職高與用工企業之間的合作,解決臺資企業用工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