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7-01來源:
關于貫徹落實《漯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市人民政府〈關于“四好農村路”建設管理情況的報告〉的審議意見》情況的報告
——2020年6月29日在漯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
市交通運輸局局長 高繼周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貫徹落實《漯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市人民政府〈關于“四好農村路”建設管理情況的報告〉的審議意見》情況,請予審議:
2019年以來,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市人大常委會《關于“四好農村路”建設管理情況的報告》審議意見,將“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決勝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的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實,不斷加大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有序推進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四好農村路”建設氛圍濃厚,效果顯著,較好落實了審議意見。
一、關于“加強組織領導,提升創建水平”的落實情況
一是迅速貫徹。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作出后,副市長徐匯川第一時間作出指示,要求市交通公路部門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好農村路”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七屆十次全會決策部署,按照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認真分析我市實際情況,綜合研學兄弟地市經驗,提出我市創建意見,補齊短板弱項,提升“四好農村路”創建水平,提高農村公路服務能力。隨后,市交通公路部門組織各縣區交通公路分管同志及有關科室負責人赴南陽、駐馬店等市學習考察“四好農村路”建設,對照查找差距,立足我市實際,初步形成了我市創建意見。
二是高位推動。市政府9月4日召開第59次常務會專題研究“四好農村路”審議意見,成立以市長為指揮長的創建指揮部,出臺《漯河市全域“四好農村路”創建活動實施方案》,明確了“1+4”全域創建目標,納入縣區政府目標考核體系,制定了配套考核細則、督導檢查、通報獎懲等系列措施,推動“四好農村路”真創、實創、真提升。期間,市長劉尚進、副市長徐匯川多次帶隊督導,研判形勢,解決難題,助推發展,并主持召開年度“四好農村路”創建總結表彰推進會打氣鼓勁。
三是深入實施。各縣區高度重視,將“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決勝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的先手棋抓緊抓實,科學謀劃、精心組織、有序實施,全域創建氛圍濃厚。臨潁縣委書記、縣長親自安排、親自指揮,明確目標、制定臺賬,全力爭創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源匯區區委、區政府召開常務會議,專題研究“四好農村路”建設,制定創建方案,夯實責任主體,強化組織實施,實現良好開局。郾城區委書記、區長經常現場督導調研、現場辦公、研判形勢、解決問題,推動“四好農村路”創建。
一年來,打通斷頭路12條、建設“連心橋”8座,建設通村入組工程185公里,提升美麗農村路150公里(其中,縣城區小沈線10公里路段榮獲“2020年河南省美麗農村路”稱號),新建產業路、旅游路48公里,全市兩縣三區1268個建制村全部實現通客車。2019年,郾城區順利通過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檢查驗收,已被授予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稱號;2020年,舞陽縣、源匯區爭創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臨潁縣爭創國家級示范縣。目前,我市郾城區、召陵區、臨潁縣均已成功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達標比例全省領先。我市的工作經驗和成效得到廣泛關注和贊譽,新華社、新聞聯播、河南日報等媒體進行了專題報道,市委書記蒿慧杰、市長劉尚進等分別作出肯定性批示。
二、關于“增強法制觀念,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 的落實情況
一是依法保障。深入貫徹落實《河南省農村公路條例》,不斷鞏固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農村公路管養資金籌措機制,市縣兩級都將農村公路日常管養經費納入財政預算。2019年以來,我市累計安排資金5300萬元,爭取交通省補資金10446萬元,為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力資金保障。
二是機制保障。市政府堅持“有為才有位”的工作導向,“誰干活支持誰”,堅決不搞平衡、不搞平均,堅決打破大鍋飯。制定激勵措施,對獲得全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的,除省里獎勵300萬元外,市財政再獎勵300萬元,對獲得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的給予重獎,充分發揮“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杠桿作用,引導和激勵縣區加大投入。
三是融資保障。各縣區政府多措并舉、多渠道籌融資,充分利用人居環境整理、土地綜合治理等涉農項目資金,多渠道、多模式籌資,全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其中,舞陽縣整合涉農資金9800萬元,交由縣交通局統籌實施農村公路規劃建設管理工作;臨潁縣、舞陽縣等積極利用上級扶貧資金,加強20個掛牌督戰扶貧村道路、產業路進行建設;源匯區爭取國債資金1300萬元,用于“百縣通村入組”工程、“四好農村”路建設;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采取EPC(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一次性解決農村建設的資金和專業隊伍問題,積極開展綜合整治。
一年來,在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的同時,還圍繞我市高標準糧田、濕地公園、賈湖遺址、生態觀光農業、無公害蔬菜、林果花卉、水產養殖、幸福渠水系等修建產業路、旅游路48公里,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切實改善了人民群眾的出行方式。
三、關于“完善工作機制,提高農村公路服務能力”的落實情況
一是強化督導考核。圍繞全域“四好農村路”創建實施方案,市創建指揮部統籌安排,市委市政府督查局牽頭,不定期開展檢查評比、觀摩交流、通報排名等,并將“四好農村路”創建納入政府年度目標管理,真正夯實了創建責任。基本實現了農村公路有路必養、有路必管、養必有效、管必到位的目標,全市農村公路中等路比例達到85%以上,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強化體制創新。深入推進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改革,壓實縣區政府“建管養運”主體責任,并針對各縣區的實際情況對改革任務進行分解,確保符合實際創出特色。其中,臨潁縣試點主題是創新養護生產模式,舞陽縣試點主題是創新投融資機制,郾城區試點主題是美麗農村路,源匯區試點主題是路長制的建立,著力通過改革解決重建輕養、資金不足、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不斷推動農村公路路網提檔升級,發揮引領發展作用。
三是強化合力增效。在大力建設產業路、旅游路等彰顯“公路+”增效作用的基礎上,還建立了公路路政和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協作配合機制,加強農村公路超限超載治理;深入實施了“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實現全市兩縣三區1268個建制村全部通客車;大力實施推進“快遞下鄉”工程,大幅提升快遞服務能力,促進了農村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暢通。
一年來,“四好農村路”建設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生機和活力,以路興帶動產業興,縮小了城鄉之間的差距,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但是,因財力等客觀因素制約,還存在著全域創建不平衡、各縣區管養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下一步,市政府將以市人大審議意見為遵循,夯實責任,優化舉措,督促各縣區加大投入,確保全域創建既定目標如期實現,為決勝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當好先行,為構建高質量城鄉發展格局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