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2-30來源:
漯河市人民政府
關于貫徹落實《市人大常委會關于進一步
做好行政執法工作的建議》情況的報告
——2020年12月28日在漯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上市司法局局長 張俊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貫徹落實《市人大常委會關于進一步做好行政執法工作的建議》情況,請予審議。
根據《漯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做好行政執法工作的建議》(漯人常〔2019〕42號)文件精神,今年以來,市政府高度重視,市長劉尚進、常務副市長高喜東、副市長李軍信先后作出批示指示,要求涉評部門切實抓好整改,并將“十二條”建議貫徹落實情況列入年度重點督查督辦內容。一年來,市政府著眼提升全市行政執法水平,以五部門評議詢問暴露出的行政執法問題整改為牽引,以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創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為目標,規范執法程序,改進執法方式,強化執法監督,推動問題整改和“十二條”建議落到實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普法宣傳,優化執法環境。一是健全普法責任機制。市司法局作為全市普法宣傳綜合協調部門,積極推動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督促各部門修訂《普法責任清單》,明確普法主體、重點任務和完成時限,推動普法責任更加明晰、普法任務更加具體。充分發揮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守法普法協調小組和市普法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加強對普法責任制落實的過程管理和重點普法任務的研究推進,真正壓緊壓實各級各部門普法責任。二是完善普法考核辦法。將普法宣傳納入全面依法治市考核內容,修訂完善考核辦法,細化明確組織領導保障、憲法法律學習宣傳、重點對象學法、法治文化建設、普法責任制落實、法治創建等6個方面的指標任務,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年度督導考核和“七五”普法總結驗收,考核結果作為全面依法治市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全市目標考核體系,切實調動各縣區各單位普法宣傳積極主動性。三是創新普法方式方法。充分運用“互聯網+”開展普法宣傳,在“法治漯河”微信平臺增設以案說法、指尖課堂等欄目,開展疫情防控法律法規、社區矯正法等專題普法活動;在漯河手機報開設司法行政專欄,及時推送重要普法活動、法治動態;建立貫通市縣鄉村四級的普法微信塔群,打造全市普法網絡矩陣;打造《律師說法》融媒體普法品牌,實現電臺、報刊、新媒體融合發展。四是深化法治文化建設。按照“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要求,督促各縣區各部門建立法治文化主題公園、法治文化長廊、街區等普法宣傳陣地,先后建成全省唯一一家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展廳,建成郾城區憲法宣傳教育館,升級“沙澧法苑”憲法主題公園,打造106路“憲法號”公交專線,開展憲法進賓館、進影院等普法活動,我市加強法治文化建設的做法在全省交流推廣。
二、加強執法監督,規范執法行為。一是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市司法局作為全市行政執法推進協調監督機構,督促各縣區、市直執法單位建立健全行政執法權責清單和行政執法流程圖,將本部門的法定職權逐項分解落實到內設執法機構、二級執法機構及不同執法崗位,嚴格依法界定和明確不同部門、不同機構、不同崗位行政執法人員的執法責任,切實解決職權不清、責任不明、出現過錯難以追究等問題。深入開展“行政執法責任制示范點”創建活動,今年已培育命名首批“行政執法責任制示范點”15家,力爭通過三年行動,推動市縣兩級“行政執法責任制示范點”數量達到全市行政執法單位總數的60%,以典型示范帶動全市行政執法水平整體提升。同時,建立“行政執法責任制示范點”動態管理制度,對已經命名的省級、市級示范點,每兩年復核一次,對示范帶動作用不明顯,或者違法執法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按照管理權限予以撤銷。二是切實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我市在全省率先研究出臺《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行政執法工作的意見》,圍繞完善行政執法程序,改進行政執法方式,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強化行政執法監督等環節,逐一細化明確,認真規范提升。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依法主動向社會公開執法信息15萬多條,對重點執法環節實行全過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推動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全覆蓋,有效規范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許可等執法行為。開展行政執法骨干業務培訓,組織到先進地區學習考察,組織全市5366名行政執法人員參加全省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競賽,著力提升行政執法隊伍業務素質。深化開展“行政執法機關執法不公、選擇性執法、隨意性執法等問題專項整治”活動,堅決整治行政執法機關執法不公、選擇性執法、隨意性執法等問題。認真落實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督促市直有關部門制定我市地方性法規行政處罰裁量標準,規范行政裁量權行使,減少執法隨意性。三是著力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指導各縣區結合機構改革職能調整情況,完成本轄區行政執法主體確認、公布工作。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開展資格審查和認證考試,未經認證考試或考試合格,不得授予執法資格,不得從事執法活動,從源頭上減少執法不規范、違法執法等問題。今年共審核執法證申請5366件、執法監督證申請211件。按照全省統一標準和工作規范,認真開展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工作,要求各級行政執法機關每年至少集中組織一次行政執法案卷評查活動,評查結果根據需要向社會公布,對于評查中發現的違法違紀問題嚴肅追責。下發專門通知,對重大行政處罰備案工作作出規范,加強對重大行政處罰案件的監督指導。今年共辦理市本級重大行政處罰備案33件、調閱卷宗4卷、發出整改意見書2份。規范行政執法投訴,推動落實《漯河市行政執法投訴處理辦法》,在政府網站、市直各單位門戶網站公布行政執法投訴受理電話,接受社會投訴,加大對社會關注度高、群眾反映強烈問題的監督檢查力度,對發現的違法或不當執法行為,及時調查處理。印發《關于深入貫徹實施<漯河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進一步做好相關行政執法工作的通知》,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養犬問題,向4個單位發出督辦通知,有關單位已根據要求制定整改措施,認真推進整改,收到了良好效果。探索開展行政執法現場監督,受到省法治政府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充分肯定。
三、加強統籌推進,夯實執法責任。堅持統籌推進,督導涉評部門強化執法責任、改進執法工作。一是規范稅收監管,提升辦稅效率。市稅務局積極推進稅收內控機制建設,強化內控監督平臺應用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堅持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內部審計和受理投訴舉報相結合,對易發生執法問題的薄弱環節進行重點防控,截至11月底,開展雙隨機自查企業24戶,查補入庫稅收收入1160萬元,公布重大稅收違法失信案件4戶,撤銷重大稅收違法失信案件9戶,為全市367家疫情防控企業和重點稅源企業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稅收政策輔導服務。多舉措提升辦稅效率,持續推進“不見面”退稅、出口退稅無紙化申報和出口退稅提醒服務,前11個月辦理退稅3.72億元,核準免抵稅額0.99億元;鞏固拓展“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服務,全面鋪開網上輔導、錯峰辦稅、預約辦稅服務舉措,前11個月網上申報比率達98.23%;推行發票“網上申領+專業配送”服務模式,累計為6244戶納稅人免費郵寄發票,郵寄量居全省第3。二是抓好金融政策監管,強化金融創新服務。市銀監局充分發揮監管指揮棒作用,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切實減費降息,加大貸款投放力度,截至11月底,轄內銀行業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046.25億元,比年初增加137.00億元,增長15.07%;保險業機構累計賠付13.67億元,增長10.31%。督促做好小微企業服務對接和需求調查,嚴格執行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截至12月10日,全市銀行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43.95億元,較年初增長17.53%;全市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6.16%,較年初下降0.55個百分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戶數2.88萬戶,較年初增長18.03%;保險機構累計向282個企業免費提供風險保障6.27億元,有效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督促銀行保險機構積極推廣線上業務,強化網絡銀行、手機銀行、在線理賠等電子渠道服務管理和保障,探索推行非現場核查、核保、核簽等方式,做到應貸盡貸快貸、應賠盡賠快賠。督促引導銀行機構對于醫療、民生等重點企業建立信貸綠色審批通道,著力提高業務辦理效率,截至11月底,向轄內22家名單制企業新發放貸款6.43億元。督促引導轄內銀行機構增加中小微企業信貸資源配置,減少對抵押擔保的依賴,截至11月底,全市小微企業純信用貸款余額20.26億元,較年初增加9.14億元,增幅79.25%。三是加強畜牧執法監管體系建設,優化畜牧供給側改革。市畜牧局積極穩妥推進畜牧執法體制改革,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健全完善畜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工作機制的意見》,建立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5項制度和6項機制,強化部門協作和行刑銜接,今年以來,共辦理畜牧獸醫執法案件35件,涉案金額10.3363萬元,處罰金額29.3889萬元,極大震懾了畜牧業違法犯罪行為。突出抓好生豬恢復生產,調減禁養區面積129.54平方公里,對生豬養殖重大項目新落實用地1240余畝,落實養殖貸款2820萬元,簽約涉及融資2.5億元;全市新建改擴建規模豬場97家,已建成投產81家;爭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補助資金1.6億元,用于養殖場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市財政拿出400萬元,繼續對美麗牧場進行獎補。四是推進《漯河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落地落實,全面提升城市綜合管護水平。市城管局認真貫徹落實《漯河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持續開展“城市管理規范提升年”活動,堅持管理在片區、責任在網格、考核在路段、監督在身邊,著力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和全方位監管、快速化反應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格局,截止10月底,共采集派遣案件23.06萬件,處置20.9萬件,處置率90.6%。認真落實城市管理“721”工作法,廣泛開展前置式、說理式、疏導式、教育式執法,走訪管理服務對象1700余戶,開展上門服務200余次,解決各類問題370余個。以數字化城管為依托,健全完善數字城管監管工作機制,組織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綜合整治、市容秩序大提升和污染防治攻堅“三大行動”,累計整治門頭牌匾1918處,清除小廣告1.58萬余條,施劃停車位11200余個,違停治理走在全省前列,“漯河經驗”得到普遍認可;集中整治市容秩序、環境衛生、文明養犬、車輛停放、占道經營等問題,下發督查通報91期,整改問題9200余條,劃定夜間廣場展覽消費點9處、季節性瓜果(蔬菜)銷售點23處;在市區主干道安裝道路霧森系統142座,集中停運渣土車170臺次,投資300萬元建設全市油煙排放在線檢測預警系統,安裝油煙凈化設備3631家。
四、加強調解工作,服務執法實踐。一是健全組織網絡。市司法局堅持把縣級人民調解中心建設融入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內容,高標準打造集統籌、管理、指導、服務于一體的人民調解平臺。鞏固提升鄉鎮(街道)、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水平,更好地發揮基層調解組織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的主力軍作用。加強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推動人民調解向物業管理、婚姻家庭、退役軍人事務等領域廣泛延伸。加強人民調解員協會建設,積極發揮其在業務指導、紀律懲戒、權益維護、財務管理、黨的建設等方面的職能作用。目前,全市已建成縣級人民調解中心5家、市縣兩級人民調解員協會4家、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近30家,鄉村兩級人民調解委員會實現全覆蓋。二是加強隊伍建設。制定出臺《關于加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的意見》,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公開招聘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熱心人民調解工作的專職人民調解員,同時吸納退休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律工作者和有一定法律專業知識、熱愛調解工作的干部、教師等人員參與人民調解工作,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人民調解員隊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專職人民調解員618人、專兼職人民調解員3700余人。加強人民調解員培訓,全市人民調解員參與率100%,以韓付志、高家斌、鄭玉海等優秀人民調解員為代表的個人品牌調解工作室呈群體性崛起。三是構建聯調格局。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5+1”人民調解新模式,推動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有機結合、配合聯動,充分發揮調解工作的最大效能。建立人民法院與司法行政機關聯席會議制度,強化配合聯動,定期通報民間糾紛調解情況;各縣區司法局在當地法院設立人民調解工作室,對于疑難糾紛,提前介入,共同做好說服、疏導工作,努力實現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無縫對接;推行人民調解員擔任人民陪審員制度,使人民調解員熟悉司法調解的有關法律知識和程序;各級人民法院實行訴前人民調解告知制度,引導當事人走調解之路;案件進入訴訟程序后,對于有可能通過人民調解或行政調解解決的,委托行政機關或人民調解組織調解;對于當事人申請確認調解協議效力的案件,各縣區法院依法及時予以確認,有效提高了人民調解協議的公信力。探索建立綜合調解機制,對于涉及城鎮拆遷、征地、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勞資等矛盾糾紛統一納入大調解范疇,按照法定職權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化解矛盾糾紛。今年以來,累計調解案件7526件,調解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8.5%以上,有力維護了全市大局和諧穩定。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全市行政執法工作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的有效監督指導下,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但同時距離市委、市人大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還有不小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以貫徹落實《市人大常委會關于進一步做好行政執法工作的建議》為契機,進一步強化法治思維,加強和改進行政執法工作,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為深入落實新時代漯河經濟社會發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全面推進“四城同建”城市發展定位、奮力實現“兩個上臺階、四個走前列”戰略目標、合力譜寫新時代漯河奮勇爭先出彩添彩的絢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