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9來源:
關于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擴大內需促進消費評議調查情況的報告
——2023年6月27日在漯河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
市人大常委會第四評議詢問調查組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根據會議安排,現將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工作評議調查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按照市人大常委會關于開展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專項工作評議和專題詢問的實施方案要求,第四評議詢問調查組在組長劉耀軍帶領下,通過召開動員會、聽取匯報、個別座談、問題反饋、實地督導等方式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近兩年來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深入了解與細致調查,確保了評議詢問工作扎實有序開展。三個部門對評議詢問工作高度重視,通過多種形式認真開展自查自糾,對問題清單及時整改,通過評議詢問進一步促進了部門工作提質增效。
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一)工作開展情況
1.“兩大戰略”組織有力。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以創新“領跑”實現“換道”,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制定兩大戰略年度工作方案、建立重點工作臺賬、重大項目、重點企業、重點園區四個清單,推進工作落實。以“數字化”引領產業“轉型”,在全省率先出臺《支持數字化轉型若干政策措施》,全方位構建完善數字化轉型政策支撐體系。運用區塊鏈、云計算等關鍵技術,打造新產業、新業態,拓展食品云平臺、“星火·鏈網”骨干節點等場景應用,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項目建設強力推進。“十四五”期間謀劃實施以“三個五百億”為標志的創新引領型重大產業項目131個,總投資2158億元。兩年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通過采取“頂層設計+專班推進+貼身服務”模式,實行“四個一”工作機制、“紅黃綠”臺賬管理,推進項目扎根落地。雙匯第三工業園等百億級項目接連開工建設,一批新項目快速開工,倍增企業二期三期接連上馬,“三個五百億”項目2023年度計劃投資793億元,至6月中旬,已完成投資464.9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58.6%,已累計竣工投產項目41個,竣工投產率31.3%。
3.助企服務走實走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把“萬人助萬企”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激活新動能的關鍵之舉、務實之策,圍繞企業痛點難點堵點,構建五級問題解決閉環機制,推動問題動態清零。建成全省首個“政策計算器”平臺,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匯集惠企政策,為企業提供政策查詢匹配、免申即享等“一站式”服務。利用市政府服務企業周例會、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周交辦、月講評機制,推動各項服務企業工作落地見效。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市場主體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疫情對經濟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尚未完全消除,市場需求尚未完全恢復,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對市場發展的預期偏弱,創新意愿不強,研發投入不足。食品產業粗加工產品多、同質化嚴重,新品、精品、名品少,產品競爭力不強。“三個一批”活動中,食品、化工等傳統行業項目占比大且產品附加值低,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占比低、規模小、發展速度慢,多業并舉、競相發展的格局尚未形成。
2.數字賦能企業發展有待進一步提升。產業數字化進展較為緩慢,在統籌規劃全市信息化建設方面缺乏前瞻性思維,利用數字化手段、通過互聯網平臺發展工業能力不夠強,食品云平臺上線功能較少,尚未達到有效賦能企業數字化發展的要求和標準。部分中小企業受數字化轉型前期改造投入高、轉型預期難以估算以及缺乏數字化人才等因素影響,轉型積極性不高,資金投入不足。
3.服務企業精準度有待進一步提高。企業發展受阻,融資難融資貴、招工難用工荒、權益保護難、市場開拓難等制約因素仍不同程度存在。部分企業對惠企助企政策認識有偏差、掌握不到位,在項目申報上缺乏主動性、積極性;未來發展上缺少精準規劃。
(三)意見建議
1.持續加強創新引領,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堅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立足本市發展方向和地域特色,選準培育方向,積極挖掘市場主體增長點。以中原食品實驗室為抓手,引導食品企業與中原食品實驗室開展戰略合作,加強科技成果轉化,不斷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加強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推進“倍增工程”企業、“億元培育工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等,不斷壯大市場主體。
2.加快數字平臺建設,賦能企業提質增效。前瞻性統籌規劃全市信息化平臺建設,加大平臺建設推廣力度,加強企業使用平臺的指導培訓,發揮平臺實質性作用,為我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賦能增效。發揮標桿引領帶動作用,推動企業申報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新模式、5G應用場景、物聯網應用等試點示范項目。加強數字技術人才招引培育,根據需求精準化開展數字人才招聘服務,依托高校、科研機構和龍頭企業,建立貫通式的數字人才培養機制。
3.抓好政策落地落實,精準服務企業發展。提升協同聯動效能,發揮工作部門橫向協同、縱向聯動作用,形成政策正向疊加效應,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加強惠企政策落實,密切跟蹤國家、省政策導向,及時制定出臺助企紓困等政策,用好“政策計算器”平臺,加大宣傳貫徹力度,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切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助推企業良性發展。
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一)工作開展情況
1.就業創業工作扎實推進。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全力穩定和擴大就業。持續完善就業政策,先后出臺《漯河市城鎮新增就業“擴量提質”專項方案》等10余項文件。做實做細就業指導服務,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千方百計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加大對食品類企業在崗農民工培訓力度,對食品類技能人才實施評價,有力促進了食品全領域就業創業。人力資源服務創新發展,不斷拓寬就業渠道、促進返鄉創業、優化務工服務。
2.社會保障事業加快發展。全面實施社保費緩降政策,繼續加大各項社保惠企政策落實,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加強“銀社互動”,精準投放低息信用貸款,確保惠企惠民政策迅速落地,支持市場主體更好發展。及時準確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保障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
3.人才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強化技能人才培養,優化人才服務,參與制定并積極落實人才購房補貼政策,人才工作呈現良好發展趨勢。加強博士后工作站和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在“建站、入站、在站、出站”等方面打造全周期服務模式。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大規模開展技能培訓。在2023年河南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中,我市參賽選手取得3金3銀1銅的好成績,漯河市人民政府榮獲“優秀組織獎”。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就業創業質量有待提高。就業形勢依然嚴峻,部分務工人員、城鎮勞動力、大中專畢業生等群體就業還不夠充分,部分企業存在用工不穩定等問題,部分人群缺乏就業技能,需要在政策落實、就業服務、拓崗擴能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2.人才政策有待優化。現有人才制度和政策體系還不夠健全,對人才吸引力度不夠,仍存在“緊缺人才找不到、重要人才用不好、優秀人才留不住”的情況,部分企業人才結構不合理,技術骨干、創新人員占比低,對企業技術人才的對接招引力度還需加強。在技能培訓方面,持證人員專業與市場需求相比,匹配度不高,需要進一步提升培訓質量,科學合理設置專業。
3.法規政策宣傳力度有待加大。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宣傳方式不夠靈活,普及力度不夠。部分惠民惠企政策宣傳不到位,部分小微企業獲取政策途徑不暢,致使政策紅利沒有得到充分釋放,上級補貼落實不夠到位。
(三)意見建議
1.進一步做好保就業促民生工作。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抓好就業政策落地,抓好重點群體就業,抓好創業帶動就業,拓展就業渠道,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加快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發揮社會保障功能,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兜牢民生底線。
2.進一步做好人才培育工作。要樹立“大人才觀”,切實把人才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強招才引智政策在市域外的宣傳,持續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把各方英才匯聚到現代化漯河建設中來;大力培養和使用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各方面優秀人才,服務全市產城融合。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精準開展各類培訓,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技能人才。
3.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貫徹力度。改進宣傳方式,增強宣傳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維護好勞資雙方的合法權益,構建法律框架內的和諧勞動關系。著力加大社保等政策宣傳力度,提升全民參保意識。加強創業扶持政策宣傳,提高小微企業政策知曉率。持續完善“漯河人社服務一鍵通”服務功能,打造群眾滿意的人社服務平臺。
三、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一)工作開展情況
1.激活消費主體。激發文旅消費潛力,對市民免費開放許慎文化園、小商橋等景區,推出南街村景區門票半價、神州鳥園夜游半價、限時“零元購”門票等優惠,集聚景區消費人氣。豐富文旅消費載體,在市博物館、市圖書館、市文化館啟動民間藝術大賽等文藝賽事;在許慎文化園開設傳統文化公益課堂,“拜字圣、誦經典”等研學游項目;舉辦首屆“非遺購物節”,集中開展非遺產品線上、線下銷售,將北舞渡胡辣湯、召陵剪紙、趙氏面塑等一批優秀非遺產品推向市場。開展文旅促消活動,依托漯灣古鎮、開源景區、沙澧河風景區等重點景區,開展龍舟大賽、美食展銷、文化創意等60余項系列主題活動。“五一”期間依托食博會開展中國(漯河)美食嘉年華,發放文旅消費券324萬元,進一步促進文旅市場復蘇。
2.發掘文旅資源。打造特色鄉村游,建設食尚年華田園綜合體;培育舞陽縣袁集村、賈湖村,臨潁縣胡橋村、商橋村,郾城區裴城村等一批國家級、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整合全市自然風光、鄉土民俗、人文歷史等資源稟賦,結合交通區位等地理優勢,推出5條幸福鄉村旅游線路,加速農村集體經濟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特色歷史文化游,實施小商橋、許慎文化園景區提升工程;推動建設賈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目前賈湖遺址博物館已正式落成掛牌并向公眾開館,賈湖考古成果在《人民日報》、央視《探索發現》《中國考古大會》等欄目引起良好反響,賈湖已成為群眾文化探秘、休閑娛樂的重要目的地。打造特色親水游,將賈湖遺址公園、許慎文化園、神州鳥園等重點景區與沙澧河文化風光帶有機串聯,升級改造沙澧游船等水上項目,開通沙澧河航線直達漯灣古鎮,聯合兩河四岸景點開展“夢幻沙澧、十里燈廊春燈節”不斷提升我市文旅熱度。
3.探索業態培育。融合“文旅+科技”,利用5G、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啟動許慎文化園漢字化元宇宙展陳項目暨智慧景區建設,并成功在沙澧河風景區舉辦沙澧河元宇宙燈光秀。探索工業旅游,支持雙匯工業園、平平食品集團、賈湖酒業集團等開展省級、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創建,雙匯工業園被評為省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賈湖酒文化園成功創建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培育夜游經濟,積極培育食尚年華、許慎文化園等景區多業態融合發展夜經濟場景,我市河上街景區、漯灣古鎮景區成功申報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貫徹落實上級相關政策手段還不夠多。一些惠企惠民政策沒有及時出臺,個別政策對標不夠精準,推進效果不夠明顯。如我市相關文旅促消費政策出臺較少,至今未對標河南省“引客入豫”正式出臺“引客入漯”等獎勵辦法,已發行的文旅消費券應用場景不夠廣泛,市場活躍度不夠,營銷力度不強。
2.對文旅業態研究培育力度還不夠大。部分景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完善,群眾體驗感不強,消費意愿不足。對“劇本殺”“密室逃脫”等新興業態與“研學游”“康養游”等新興市場研究不深。對文創產品、文創團隊培育力度不大。神州鳥園夜游、沙澧河燈光秀等夜間消費活動多是短期性質,且其中缺乏演藝文化,拉動就業、促進消費作用不夠明顯。
3.文旅宣傳方面“出圈”意識還不夠強。缺乏專業營銷人才及宣發團隊,受眾大多局限于本市、本地區。營銷手段上對“流量”還不夠敏感,缺乏“互聯網思維”,不善于利用央媒及抖音快手等新媒體流量平臺或直播等新型宣傳手段推廣“引流”。
(三)意見建議
1.強化政策保障,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積極融入鄭州都市圈,爭取上級政策、資金、用地等方面支持,盡快組建文旅投集團,出臺“引客入漯”等一系列支持文旅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激活文旅體市場。完善人才引進的具體政策舉措,加快文旅高端人才集聚,招引一批文化傳媒方面營銷管理人才,培養一批文化旅游方面技能人才,集聚一批文物保護方面領軍人才,為文旅產業發展積蓄勢能。
2.加快項目建設,促進文旅業態發展。推動賈湖遺址納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加快推進賈湖考古遺址公園、許慎文化園、小商橋等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以打造5A級國家旅游景區為目標,融入沙澧風光、中華美食、賈湖、許慎等地理文化標識,打造集生態、休閑、展演、食品及賽事為一體的城市生態風光旅游帶。將文物保護開發、城市更新、非遺文化傳承有機融合,發展河上街、北舞渡等古鎮古街經濟;培育研學教育、實景演出等特色文旅業態;推廣骨笛、說文解字等特色文創產品,不斷激發文旅市場活力。
3.盤活存量資源,展示城市文旅名片。依托賈湖遺址、許慎故里、受禪臺和受禪碑、小商橋等資源稟賦,深入挖掘提煉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歷史文化等精髓,豐富漯河名片內涵,提升文化產業核心競爭力。在充分發展南街村紅色旅游,雙匯、衛龍工業旅游,袁集、胡橋鄉村旅游等現有文旅資源的基礎上,規劃實施一批高端旅游線路,著力打造一批精品體育賽事,圍繞點上項目“串珠成鏈”、線上項目“連線成片”,形成一批有規模有特色的網紅打卡地和發展引爆點,加強文旅宣傳推介,有效擴大城市影響力、競爭力、輻射力、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