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3來源:
關于漯河市2023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2023年8月22日在漯河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榮之光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2023年上半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請予審議。
一、上半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今年以來,在市委的堅強領導和市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市委決策部署,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健全經濟運行調度、“四大辦”工作推進機制,出臺實施促進經濟穩定向好108條政策措施,抓實抓細“萬人助萬企”“三個一批”“雙招雙引”等重大舉措,全市經濟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長5.5%、居全省第3位,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居全省第一方陣。
(一)生產供給持續增加。工業運行穩步提升。出臺實施《漯河市加快培育重點產業鏈實施方案(2023—2025年)》,推動金大地化工聯堿綠色轉型產業園、雙匯第三工業園一期等重大項目加快建設,金大地年產60萬噸小蘇打、中糧糧谷90萬噸小麥深加工等項目陸續投產達效。上半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居全省第4位,比一季度提高1.7個百分點。重點行業快速增長,食品制造、化工、裝備制造等行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3%、19.3%、12.7%,比一季度分別提高2.6、4.7、10個百分點。服務業加快恢復。出臺《漯河市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示范項目建設實施方案》,投入財政資金6805萬元,開展兩次消費券發放活動,成功創建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居全省第1位。郵政快遞業較快增長,全市郵政業務總量同比增長22.7%、居全省第7位;全市快遞業務投遞量同比增長23.9%、居全省第6位。存貸款大幅增長,全市本外幣存貸款同比增長13.4%、居全省第3位。保險行業發展態勢良好,全市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8%、居全省第4位。農業生產基本穩定。認真落實《關于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出臺《關于推進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正大300萬蛋雞等重大項目建成投產。畜牧業生產平穩增長,上半年,生豬出欄192.07萬頭,同比增長0.24%;家禽出欄3023.51萬只。夏糧生產難中守穩,在遭遇10年來最嚴重“爛場雨”情況下,全市上下“抗災保糧”,夏糧總產105.68萬噸,較近5年平均總產量減產4.79萬噸。
(二)市場需求持續恢復。有效投資持續擴大。舉辦兩期“三個一批”活動,第七期考核居全省第5位,第八期32個“簽約一批”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34.8%,127個“開工一批”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74%,61個“投產一批”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82%。重大項目加快建設,131個“三個五百億”重點項目累計實現竣工投產41個,竣工投產率31.3%;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58.6%。省市重點項目積極推進,286個市定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目標的75.6%。消費需求持續釋放。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8%、居全省第2位。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9.9%,比一季度提高2個百分點;石油及制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4%,高于限額以上零售額增速6.1個百分點。外貿出口快速增長。上半年,全市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66.3%、居全省第1位,其中出口增長45.8%、居全省第2位。
(三)發展新動能持續集聚。創新發展積厚起勢。深入實施創新“十大工程”,成功舉辦中原食品實驗室科學家大會、全省科技成果發布會,集中簽約項目70個、總投資799億元,與23家企業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與28家企業簽訂成果轉化協議,助推企業增收150億元以上。新獲批省“瞪羚”企業9家,是近3年認定總數的2倍多。全市技術合同登記額已完成210項15.7億元。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行“一件事一次辦”“有訴即辦”“交房即交證”“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審批事項免證可辦”等工作,上線189個“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服務。推行不動產證照“電子化”,啟用“電子完稅憑證”,實施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證”項目31個,走在全省前列。6月份全國261個地級市信用狀況監測排名中,我市位居全國第7位,河南省第1位。事業單位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已基本實現“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的要求。對外開放不斷提升。建立“六職招商+全員招商”機制,上半年全市新簽約項目143個、投資611億元,其中,超十億元項目29個,國內外500強、行業百強、上市公司投資項目23個。成功舉辦第二十屆食博會。
(四)城鄉品質持續提升。交通樞紐體系不斷完善。許信高速土方工程基本完成,正在進行瀝青下面層攤鋪作業。周漯平高速征地拆遷、整體清表已完成,大郭互通等節點工程施工便道基本打通。107國道東移工程全線路基、橋涵和重要節點工程全部開工建設。沙潁河漯河至平頂山航運項目5月份已試航具備通航條件。平漯周高鐵項目穩步推進,大型臨時設施和先行開工點工程順利實施。城市品質持續改善。194項第一批中心城區百城提質項目,完成投資約76.8億元,占年度目標任務51.2%。459處城區圍擋全部拆除,56個斷頭路、7個馬路市場搬遷等工作加速推進。53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全部開工建設。泰山路、人民路、五一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太行山路以東嵩山路以西區域污水封閉工程均已完工。鄉村建設行動強力推進。新建、改造農村公路55.1公里,改造危橋15座。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成農村衛生廁所改造1.09萬戶,獲得省表彰獎勵資金1300萬元。改造危房任務232戶,已全部開工,竣工207戶,竣工率89.2%,開竣工進度均處于全省第一方陣。臨潁縣被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授予“中國數字辣椒第一縣”稱號。
(五)民生福祉持續提升。重點民生實事順利推進。全力辦好10件15項省定重點民生實事和10件24項市定民生實事,寄宿制學校建設、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四好農村路”、老舊小區改造等4項省定重點民生實事提前完成;加大創業扶持力度、落實低保標準和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城鄉傳染性疾病防治、泵站改造、農村戶廁改造、新建市區公園、深化機動車檢驗制度改革、“愛心早餐”、沙澧河提升工程等9項市定民生實事提前完成。就業形勢總體穩定。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6.7萬人次、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95.7%。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32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07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2.21萬人,新增返鄉創業人員3439人,全市“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高水平高中、高水平醫院項目選址已通過市規委會審議。市中心醫院3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扎實推進,新鋪設“心電一張網”點位200個,新增國家級胸痛救治單元2個,在中國胸痛中心聯盟公布的河南省2022年度各地級市胸痛中心質控整體情況中,我市位列全省第5位、全國第14位。社會保障提質擴面。全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員122.51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0.1%。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月125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35元。實施臨時救助10369人次,累計發放困難群眾補助資金1.32億元。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超常規大力度防治環境污染,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居全省第8位,8條國省控河流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安全底線堅決守牢。深入開展“四防”整治行動,共檢查企業單位42690家次,發現隱患27371處,已整改27250處,整改率99.6%。156個問題樓盤化解145個、8萬戶群眾可辦理不動產登記。有序化解投融資平臺債務違約風險。全市信訪形勢穩定。
同時,我市經濟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需求不足、預期虛弱等問題仍然突出,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具體表現為以下4個方面:
一是部分工業企業經營困難。市場需求不足導致產能不能充分釋放,食品、建材等行業企業反映訂單不足的問題較多。上半年,全市食品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9%,低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3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落1個百分點。另外,企業受成本和價格“兩頭擠壓”,效益有所下降。一方面,企業經營成本上漲。由于去年12月份全省工商業用戶分時電價調整,部分工業企業反映用電成本上漲7%左右。同時,受“爛場雨”影響,陳糧價格上漲,面粉加工企業成本上漲;另一方面,企業產品價格下跌。化工行業占我市工業的20%,上半年化工產品價格下跌,純堿價格下降30%左右,燒堿價格下降近50%,氯化銨價格下降60%,大幅影響了企業效益。二是投資入庫項目儲備不足。上半年,全市新入庫投資項目77個,比去年同期少了69個,其中億元及以上新開工項目入庫30個,距省高質量發展年度考核目標254個還有較大差距。三是消費恢復后勁不足。住房消費持續低迷,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15.9%,位于全省第16位;商品房現房待售面積10.1萬平方米、增長24.7%。居民預防性儲蓄意愿增強,6月末全市居民定期存款同比增長21.34%,今年增量占住戶存款增量比重達到98.85%。四是部分領域風險不減。不良貸款增多。截至6月末,全市銀行業機構不良貸款余額31.77億元,較年初增加10.81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35%,較年初增加0.67個百分點。財政收支矛盾突出。一方面,受減稅降費、房地產市場恢復緩慢、土地市場存在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財政收入增長壓力較大。另一方面,基層“三保”面臨突出困難,促消費、支持科技創新、民生、今年到期債券本息等剛性支出不斷增長。
總體來看,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的態勢,工業托穩經濟底盤,服務業呈現恢復性快速增長,主要指標位于全省第一方陣。下半年,隨著國家推動經濟持續回升系列政策陸續落地,我市“萬人助萬企”“三個一批”“雙招雙引”等活動持續深化,創新發展、營商環境等綜合配套改革縱深推進,全市經濟有望延續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有信心、有基礎為全省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二、下步重點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對經濟形勢的總體判斷上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精神和市委八屆四次全會精神,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找準發力點、打好組合拳,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全年紅”。重點抓好以下7個方面工作:
(一)全力保持經濟良好態勢。強化重點企業培育和幫扶,抓好107家“億元培育工程”企業,推動35家“倍增工程”企業年產值增長20%以上,凈增規上企業135家;加強全市營收前100名企業的監測幫扶,確保重點企業穩健發展。深入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一企一策”精準幫扶解決資金、訂單等實際困難,著力解決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問題。同時,抓好“六個增長點”“十大增長領域”工作,力爭盡快形成新的支撐。
(二)多措并舉著力擴大內需。抓好人大常委會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工作評議詢問會反饋的201項交辦意見落實。跟蹤國家投資動向,加強項目謀劃儲備,爭取更多上級政策性資金支持。加快推進236個第八期、第九期“三個一批”項目建設,確保綜合考評繼續保持全省先進位次;實施“四大辦”項目推進機制,加快推動131個“三個五百億”項目和286個省市重點項目建設。落實國家促進汽車消費、電子產品消費、家具消費的若干措施,適時出臺接續政策。積極推進區域性消費中心建設,加快“十品百店”示范項目建設。穩定房地產市場,用好金融支持房地產政策,扎實做好保交樓工作。實施服務業新供給培育工程,積極培育時尚消費、國潮消費等新型消費。
(三)持之以恒抓好科技創新。高標準建設運營中原食品實驗室,建成投用人才公寓、新實驗大樓,加快研究生院和中試基地建設,全年開展重大課題研究100個以上,孵化項目50個以上。加快創新主體培育,力爭新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家以上,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300家,新培育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家以上。加強創新平臺建設,開展智慧島達標創建,確保全年新增各類創新平臺30個以上。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力度,力爭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以上。
(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9.2萬畝高標準農田、27.5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確保全年糧食總產穩定在180萬噸以上。加快重點產業鏈培育,著力打造現代食品、新材料、先進制造三大市級產業集群11個產業鏈,縣(區)級8條特色產業鏈。完善食品產業生態,制定全市預制菜“1+N”產業規劃,爭取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食品行業分中心和食品行業數字化轉型創新中心落戶我市,推動食品云升級完善平臺功能,建成星火鏈網骨干節點。培育物流企業發展壯大,加快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加大臨港冷鏈物流產業園建設力度。推動規上企業電商應用全覆蓋,培育“工業+電商”龍頭企業。實施商貿企業“萬店上線”專項行動,加快傳統商貿流通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
(五)全面提升城鄉建設品質。加快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大力實施節能降碳改造。抓好百城提質項目、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實施“里子工程”“避險工程”,進一步提高城市治理的精細化水平。持續深化縣域放權賦能,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推進和美鄉村建設,持續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示范環線建設。
(六)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縱深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加快國資布局戰略性優化、國企專業化重組,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要素市場交易平臺。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全面實行政務服務事項“一件事一次辦”;加快審批事項免證可辦,力爭100%涉企事項全程網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全年新簽約超億元項目200個以上、投資總額超800億元。
(七)著力保民生守底線。扎實辦好省市民生實事。深入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完成漯河食品職業學院“申本”目標,全力支持醫專“申本”工作。持續抓好醫療中心建設,全面推進縣域醫療中心綜合能力提升“百縣工程”。積極抓好財稅工作,切實保障“三保”支出。堅決遏制政府隱性債務增量,嚴控金融風險。切實抓好防汛抗旱和安全生產工作。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