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7來源:
關于2023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完成情況的報告
——2023年12月26日在漯河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
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周劍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受市政府委托,現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我市2023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完成情況,請予審議。
一、完成情況
2023年,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全市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面向社會公開承諾并集中力量辦好10件24項民生實事。目前,24項民生實事已全部提前完成,其中大部分提前且超額完成。完成情況如下:
(一)擴大社會就業創業方面。全市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6.02億元;新增城鎮就業3.53萬人,“城鎮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
(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全市改造提升27所學校;創建5所市級示范校、7所市級特色校。
(三)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方面。市直8家醫療機構、縣區10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均已掛牌成立感染性疾病科;20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完成。
(四)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方面。從2023年1月1日起,將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440元/人月;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按照農村低保標準的1.3倍執行,達到572元/人月。我市共實施臨時救助20461人次,發放資金1522.5萬元;全市退休(退職)人員月人均增加111.28元,月人均增幅3.9%;全年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3757套;對1026人次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進行了集中救治。
(五)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方面。漢江路(嵩山路—白云山路)、遼河路(嵩山路—交通北路)、湘江路(京廣鐵路—解放路)、嵩山路(黃河路—淞江路)、舟山路(黃河路—淞江路)及金山路沙河橋北引道6條道路人行道已全部改造完成;對天山路、樂山路、衡山路等18座泵站進行雙回路電源改造;新建供熱管網25公里,換熱站20座,供熱面積達240萬平方米。
(六)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方面。農村戶廁改造1.1萬戶;農村老舊供水工程設施改造101處。
(七)打造綠色宜居城市方面。新建市區公園13個,新增公園綠地5萬平方米;完成樟江東路、長江支路及月灣湖西路等道路14.5公里雨污水管網建設;新建樂道371.83公里。
(八)加強居民健康服務方面。開通133家門診慢性病全流程線上申報定點醫院,已成功通過線上申報備案1956人次;青少年兒童近視防控及視力篩查30876人。
(九)提升便民服務水平方面。優化私家車檢驗周期、網上預約車檢、“交鑰匙”便利辦服務已全面落實到位;駕駛人C6考場投入使用;每天持續為3501名早班環衛工人、市區約550名早班公交司機供應愛心早餐。
(十)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方面。澧河段景觀工程已投入使用,房車營地綜合體、“十里燈廊”、元宇宙等沙澧河文化風光帶項目已完成;整合提升許慎文化園、雪霽花海景區、青龍河濕地公園等鄉村文化旅游資源,幸福鄉村游5號線路已開通;開展“禮贊二十大藝心永向黨”文藝志愿服務系列活動293場;“舞臺藝術送基層”演出230場;舉辦全民藝術普及周暨文化館服務宣傳周系列活動249場次。
二、主要做法
(一)高位推動落實,民生工作組織有力。市政府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圍繞重點民生領域高質量謀劃實施民生項目,持續加大民生投入,著力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市長黃鈁、常務副市長喬彥強多次對民生實事工作作出批示。召開市政府常務會、市長辦公會、周交辦月講評會議專題研究民生實事,針對推進中存在問題的民生事項逐項做出安排,提出具體要求。各位副市長持續關注民生工作動態,開展實地調研,協調推進民生工作。各責任單位制定工作方案,細化工作措施,加強協調聯動,狠抓具體落實,全力打造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
(二)統籌謀劃實施,民生工作惠民利民。認真落實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在廣泛征求社會各界和市民、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科學研判,統籌謀劃,以“一老一少一青壯”為重點,圍繞“衣食住行教醫保”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受惠面廣的事項,提出2023年市重點民生實事候選事項,經市人大常委會議研究審議后,提請市人代會票決。2023年1月5日,經市八屆人大一次會議票決通過,最終確定2023年漯河市重點民生實事10件24項。市政府根據票決結果,印發了《2023年市定民生實事及責任分工》,突出抓好養老、教育、就業、醫療、文化、社會救助、環境改善、城市建設等民生工作,持續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三)全程監管督導,民生工作優質高效。建立健全民生實事全過程監督問效機制,分類制定民生實事工作臺賬,細化目標任務、時間進度和工作標準,多層次全過程跟蹤督辦,每月對民生實事進展情況匯總梳理、分析研判、通報進度,每半年對民生實事完成情況進行集中核查,開展各類核查活動15次。建立民生實事全過程會商協調工作機制,對月度通報、集中核查中發現的進展緩慢、存在問題的民生實事事項,采取現場督辦、會商協調等方式,找準問題癥結,優化工作措施,全方位提升民生實事工作實效,確保民生實事優質高效、辦成精品。構建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共同推進的“大民生”工作格局,建立市、縣(區)兩級聯動、主要責任部門與相關責任部門配合聯動以及責任部門內部配合聯動等工作機制,凝心聚力,合力攻堅,不斷豐富民生實事內涵,積極擴大受益范圍,延伸關愛服務鏈條,進一步提升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將民生實事辦理工作納入市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年中和年底通過集中核查、綜合認定、社會評議、縣區部門互評等方式進行綜合考評、排序打分和評先獎勵。
(四)加強社會監督,民生工作溫暖有感。探索完善民生實事全過程社會監督工作機制,積極拓寬群眾參與渠道,擴大實事影響范圍,緊扣群眾有感度,推動民生實事普惠共享、溫暖人心。建立民生實事公開承諾踐諾機制。民生實事確定前,面向社會各界、各縣區、各功能區、市直各部門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多形式、多渠道廣泛征求關于民生實事的線索和意見建議。民生實事確定后,組織實事承辦單位主要負責人在市廣播電視臺進行電視公開承諾,向全市人民承諾民生實事的具體內容、工作目標和保障措施。年底組織公開踐諾,向全市人民報告民生實事完成情況和取得成效,并開展“群眾最滿意的民生實事”評選活動。建立民生實事廣泛宣傳機制。開辟《直播漯河·民生實事》專題,采用專題報道、跟蹤報道等形式,通過市廣播電視臺、漯河日報、漯河發布、漯河新聞網等媒體,廣泛宣傳民生實事工作成效和典型事例。建立民生實事社會各界監督機制。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廣泛邀請市政府參事、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和新聞媒體、群眾代表等參與民生實事集中核查活動。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市政府將忠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切實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懇請市人大常委會繼續加強對政府工作的指導和監督,我們將全力以赴、久久為功,持續辦實事、解難題、惠民生,不斷增強全市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