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7來源:
關于貫徹落實《漯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做好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工作的建議》情況的報告
——2023年12月26日在漯河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 趙鵬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代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貫徹落實《漯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做好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工作的建議》情況,請予審議。
一、問題整改情況
(一)規劃引領作用發揮方面。一是高效扎實指導和組織專項規劃、詳細規劃、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實績推進《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試行)》修訂。專項規劃中,排水排澇、醫療衛生、綠地系統、橋梁等4項專項規劃獲批實施,有效推進了我市韌性城市建設、新冠疫情防控、園林城市創建、景觀風貌提升等重點工作。詳細規劃中,完成了雙匯食品第三產業園、市六院醫養綜合體、高水平醫院、食品學院升本、沙澧產業集聚區新增醫院項目等21項控規編制、修改、維護工作。通過一大批控規的編制、調整、維護,為城市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實用性村莊規劃中,督促指導各縣區根據不同類型村莊發展需要,統籌做好“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推動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合理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加快補齊鄉村發展短板。經全力爭取,我市臨潁縣大郭鎮胡橋村、舞陽縣保和鄉袁集村入選全省11個省級村莊規劃編制實施試點村,為探索符合河南實際的村莊規劃編制方法和規劃實施管理機制提供了有力支撐。二是充分利用城市閑置空間,規劃建設臨時停車場。在《漯河市中心城區停車設施專項規劃(2018-2035)》中,對利用閑置土地規劃臨時停車場提出明確要求。同時,積極配合城市管理部門做好臨時停車場的選址工作。
(二)土地要素供應保障方面。一是強化做實新型產業用地、融合用地政策研究,合理確定基準地價、掛牌價。根據《河南省自然資源廳辦公室關于開展城鎮土地級別與基準地價更新調整工作的通知》(豫自然資辦函〔2023〕10號)文件要求和省廳工作部署,開展了新一輪的城鎮土地級別及基準地價更新工作,目前初步成果已經完成,年底前城鎮土地級別及基準地價更新完成。二是加大老舊村、空心村整治力度,扎實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拓展鄉村發展空間。為快速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充分用足用好自然資源部和省廳現有政策,借鑒先行地區工作經驗,結合實際情況,擬定了“同權同價、流轉順暢、收益共享”《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工作方案》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市管理辦法(試行)》。
(三)優化服務惠企便民方面。一是持續提高惠企便民水平,嚴格落實一次性告知要求,提高聯審聯批效率。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創新服務舉措,持續提高便民惠企水平。通過“壓縮辦理時限、優化辦理模式、主動溫暖服務、部門協同信息互聯、不動產登記+金融服務”五項措施,使群眾在辦理不動產登記時有效縮短辦事時限,提升不動產登記的便利性和體驗感。二是不斷推進智能化、網絡化建設,更好服務群眾辦事助推企業發展。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持續發力,深耕科技化智能化辦理途徑。通過數據跑路、電子證照、自助服務、智能秒批等舉措,高效服務群眾,高質量推進各項工作任務。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
(一)國土空間格局構筑成績突出。高效推進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我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按照省級要求順利完成方案公示、專家評審、規委會審議、人大常委會審議等程序,并作為全省唯一地級城市參加了自然資源部組織的全國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成果質量抽查,現規劃成果已上報省政府待批。完成了各類專項規劃編制。著眼破解中心城區工業圍城、解決郾城行滯洪空間約束、整合食品產業招商,聚焦東部現代食品產業帶,組織編制《漯河市國際食品產業園概念規劃》,高標準謀劃建設漯河市國際食品產業園,全力做實鄭漯食品產業帶,研究“飛地經濟”規劃措施,優化市域產業空間布局,激發市、縣(區)、鄉(鎮)產業科創動能。加快推進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細化落實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三區三線”劃定成果有關強制性內容,使上位規劃管控要求能夠精準傳導實施,為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戰略、鄉村建設行動提供科學空間支撐。增強了規劃報建方案審查力度。嚴格按照《漯河市修建性詳細規劃及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報審標準》配套配建規模,2023年共計固定21個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總建筑面積約101.79萬平方米。20個市政設施規劃設計方案,涉及道路總長度約4.86萬米。提升了規劃審批效能。今年以來共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57份,總用地面積約2812.34畝;共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85份,其中地上總建筑面積約179.54畝;共辦理規劃核實88份,竣工核實面積約307.04萬平方米,有力促進城市的健康有序發展。
(二)資源要素保障有力。高效推進了用地報批工作。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共報批土地73個批次9254畝,重點保障了我市平漯周高速鐵路、生態循環經濟產業園、東城污水處理廠等省市重點項目用地。在省自然資源廳《關于2023年1-11月省重點項目用地保障情況通報》中,我市重點項目用地保障率居全省第一。加大了土地供應力度。截止目前,全市供應土地16569畝,價款17.83億元。市本級供應土地面積8388畝,價款11.73億元。按照各區下半年土地供應計劃,年底前計劃供應22宗,預估土地出讓價款15.25億元。總計預估市本級全年簽訂合同金額33億元。探索了標準地出讓新模式。積極探索集“標準地”、帶方案、彈性年限等多舉措合一的土地出讓新模式,全市供應土地18宗,面積967畝,出讓金1.94億元,企業真正實現了“拿地即開工”。加強了土地儲備。截止目前,市、區兩級已完成土地收儲1930畝。提升了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2023年全市批而未供省定處置任務7582畝,截止目前,完成處置2009-2022年批而未供土地13453畝,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二名。全市閑置土地處置任務547畝,截止目前,處置閑置土地1300畝,完成率位居全省第四名。充實了“土地豫選云·漯河”平臺上線項目。目前,已上線運行土地70宗。其中,住宅28宗、工業倉儲36宗、商業5宗、其他1宗。11月17日,由省自然資源廳主辦、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承辦的河南省“土地豫選云”平臺上線儀式在我市圓滿舉行。
(三)便民利企服務高效。大幅提升了辦理速度。所有業務均實現了“1個環節辦證、2個小時出證”,群眾辦證“立等可取”,創造了全省不動產登記的“漯河速度”。在占總業務量55%的不動產預告登記類業務中引入“智能秒批”,辦事時限壓縮至1小時內辦結。截至目前,已通過“智能秒批”方式辦理業務49733件。開展“帶押過戶”服務新舉措。與銀保監分局、公積金等部門溝通對接,優化辦理流程,在原抵押存在的情況下使用買方銀行貸款來還賣方銀行貸款,以此降低交易成本,刺激二手房市場的相關交易。截至目前,共辦理63筆“帶押過戶”業務。推出春節服務“不打烊”。春節期間市縣兩級登記部門110名工作人員,組建15個登記交易繳稅窗口,開展商品房備案、商品房辦證、二手房過戶、查詢、換證等業務,服務群眾2100余人次,被自然資源報、自然資源部學習強國公眾號、河南自然資源、《大河網》等多家主流媒體報道。拓展抵押登記便民服務體系。持續擴大抵押登記業務“無紙化”辦理覆蓋面,先后與郵儲銀行、農信社、工商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實現系統互聯對接,全程采用電子化模式推送數據。加強與住房公積金部門的合作,全省首家在公積金部門設立不動產登記窗口,實現市、縣全域覆蓋。持續優化“交房即交證”服務。完善我市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流程,對完成“交房即交證”的商品房項目,方可解除預售資金監管。目前,“交房即交證”在我市新建商品房項目中達到了全覆蓋和常態化開展,已實施項目共33個,辦理不動產權證書1.86萬本。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緊扣全面建成中國式現代化漯河目標任務,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強保障,重支撐,優服務,守底線,堅決扛穩自然資源要素保障保護責任,工作中突出“三個著力”,加快推進自然資源和規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一)著力優化國土空間布局。一是加快推進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精準指導各類項目建設實施。二是全面推進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報批工作,為村莊規劃編制提供科學依據。三是抓細抓好“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和“通則式”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落地。四是完善優化開發區功能定位,留好產業發展空間,助力更好發揮開發區經濟建設主陣地、主戰場、主引擎作用。
(二)著力保障重點項目建設。一是聚焦重點,抓好重大項目用地保障。對2024年項目進行早安排,主動靠前服務,建立與行業主管部門和項目單位的常態化聯絡機制,聚焦我市2024年省市重點項目、“三個一批”項目、“萬人助萬企”項目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民生工程,實行計劃指標向重點項目、重點區域傾斜,積極爭取省級統籌“蓄水池”的分配指標,確保項目計劃指標應配必配。二是落實“標準地”出讓制度。實行“帶方案”出讓,實現拿地即開工。三是繼續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四是規范開展“土地豫選云”平臺運營工作。
(三)著力優化便民服務。一是建設“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網上辦理系統平臺。打通部門信息共享渠道,構建網上不動產登記全流程業務閉環,開展刷臉認證、電子簽名、在線繳納稅費、水電氣暖聯動過戶等便民措施,打造“全流程、全業務、全天候、零跑腿、零材料”不動產登記新模式。二是深入推進聯動過戶。協調供水部門、供電部門、燃氣部門與政務系統或直接與不動產登記部門進行系統深入對接,以優化不動產登記部門水、電、燃氣戶號核驗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