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7來源:
漯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代表所提建議辦理情況的報告
——2023年12月26日在漯河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
市衛健委主任 宋耀生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市衛健委2023年辦理人大代表所提建議的有關情況,請予審議。
按照市八屆人大一次會議工作安排,市衛健委承擔著“加快推進在我市公共場所配置AED(自動體外除顫器)”重點建議的辦理工作任務。當前心臟驟停已成為危及群眾生命的一大“殺手”,而“黃金搶救時間”僅有4分鐘。建議的提出非常及時,非常必要,旨在通過配置使用AED設備,第一時間對患者進行除顫和心肺復蘇,以有效防止猝死、增加生存幾率。我委高度重視,著力于“六個強化”,做了大量細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確保了重點建議順利辦理完成,群眾反映良好,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現將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辦理落實情況
(一)強化組織領導、部署安排。市衛健委落實“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抓落實、專業科室抓辦理”,以及“黨組會議專門研究、工作會議專項布置、與中心工作和業務工作同安排、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的工作機制,圍繞建議辦理認真組織調研、充分協調溝通、詳細制定計劃,多次召集專家和院前急救網絡單位開展論證,提出合理化意見建議。認真制定印發《漯河市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配置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責任部門和完成時限,多次召開黨組會議、專題會議,實行掛圖作戰,壓茬推進,統籌推進此項工作穩步有序落實。
(二)強化點位布局、合理設置。按照“試點先行、積極穩妥”的原則,分期分批做好AED配置。結合人員密度、出現突發事件概率及我市院前急救有關數據綜合分析,突出實效、便于管理,首先選取重點公共場所試點配置,通過實地勘察,科學選址,做好與交通運輸、文廣旅、教育等部門溝通協調,先后分2批共確定20個投放點位。首批配置漯河市汽車站、高鐵站、火車站、迎賓館、喜來登酒店、金鳳凰大酒店、丹尼斯郾城店、丹尼斯鐵東店、市民之家、圖書館10個點位;聚焦“為學校裝備AED,保護學生生命安全”的目標,合理選定漯河市高級中學、實驗高級中學、第四高級中學、第五高級中學、實驗中學、第二實驗中學、第三初級中學、第五初級中學9所學校以及舉辦大型會議較多的會展中心作為第二批配置的10個點位。
(三)強化資金保障、安裝落實。提倡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積極鼓勵社會機構自發配置AED,吸引慈善組織、愛心企業捐款資助。在沒有財政資金來源的情況下,不等不靠、主動作為,自籌資金70余萬元,購置了20臺AED設備,由市中心醫院負責安裝保障工作,目前已全部安裝配備到位。AED安裝遵循“位置顯眼、易于發現、方便取用”的原則,設置由心形內加電擊符號圖案、AED和自動體外除顫器字樣組成的導視標示,使用醒目顏色、在設備明顯位置統一標識。安排專人值守或安裝電子監控,周邊統一張貼操作說明、注意事項等內容,方便公眾尋找取用,便于施救人員快速獲取。
(四)強化設備培訓、普及使用。明確由市120急救指揮中心具體負責,實行片區負責制,聯合建設有胸痛中心的醫療機構急救站,組織AED廠商專業人士共同參與,借鑒其他地市培訓經驗模式,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AED規范化培訓工作方案,統一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計劃、培訓要求等,確保培訓具有普適性。將擁有胸痛中心的醫療機構優先作為AED的使用培訓機構,采取“知識講授、現場演示、實踐操作”的培訓模式,組織專業醫務人員直接到AED點位,面對面開展培訓,細致講解技能操作要領和注意事項,實戰進行模擬操作,確保掌握使用原則和方法步驟。堅持“線上+線下”結合模式,線下共組織集中培訓20場次(每個點位1場),現場參加人員100人(每個點位5名志愿者),并通過網絡學習、微信學習等方式,實現AED投放點位從業人員使用培訓全員覆蓋。
(五)強化日常管理、壓實責任。明確AED原則上由投放點單位或所有者履行維護和管理職責;市衛健委積極參與配合,統籌協助做好運行維護、耗材補充等工作。積極協調AED所在單位安裝配備存放柜等防雨設施,落實專人專職負責制度,壓實使用單位管理責任;建立以專業管理機構與應設置單位組成AED的管理、監督和質量控制體系,確保設備始終處于方便、可正常使用狀態,確保隨時發揮作用、高效運行。
(六)強化宣傳引導、科學普及。廣泛開展AED知識科普,推進急救知識與技能普及,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多層面、多途徑向大眾普及醫療急救基本知識和AED的性能特點,讓社會公眾和單位企業能夠正確了解配置AED的重大意義,提高對大眾對AED配置和使用的認知度、主動性,使大眾掌握基本的、必備的急救知識,擴大AED的知曉范圍,為推動公共場所配置AED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形成“政府主導、部門主責、社會參與”的氛圍。黨委政府高度重視AED配置工作,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市民群眾反響良好,AED全面進入群眾視野,成為各方高度關注、普遍認可的一項工作。《漯河日報》微信客戶端10月26日發布了《能救命!漯河:新投放20臺》文章,當日閱讀量就超過萬人次;《漯河手機報》發布了《能救命!漯河10個場所配備》《漯河:首批20臺投入使用》文章,當日總閱讀量超過1.5萬人次。同時在實踐中探索了“部門投入+社會各界捐贈購買”等多渠道籌資模式,支持鼓勵慈善機構、基金會、企業等社會資本參與完善公共急救設施,努力讓AED“多”起來、“活”起來,依靠全社會力量提升AED配置速度和覆蓋的密度。
二是把AED配置使用納入院前急救體系。AED使用已成為院前急救的有效補充,在第一現場、第一時間開展自救,為后續醫療救治爭取到更多時間。如果有人撥打“120”呼救,當搶救現場需要AED時,“120”調度員在派出急救車輛的同時,會根據AED地圖指引呼救者就近取到AED,填補急救人員到達前的搶救“空窗期”。另外,在取得AED設備后,“120”指揮調度人員還可以通過電話指導呼救者規范使用,實現“隔空救援”。
三是提升了參與急救、關注健康的意識。通過AED使用宣傳培訓,采用傳統和新媒體多層面、多途徑向大眾普及公共急救基本知識,強化了公眾急診急救知識普及力度,提高了全民的急救意識和急救技能。群眾健康素養得到提升,做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更加深入人心。通過“漯河市衛健委微信公眾號”,我們還開發了“AED地圖導航”小程序,發布AED網點地圖和AED找尋使用攻略,完善全市AED機信息,確保一旦急需,群眾可通地圖導航找到最近的AED機實施急救,輕松找到“救命神器”。
三、下步工作打算
守護人民健康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下一步,市衛健委將繼續緊盯AED后續配置和管理使用工作,積極履行職責,協調有關部門加大AED配置投入,科學規范指導AED布設使用,做好設備后續管理及維護,開展AED和心肺復蘇的普及性培訓,全力營造“人人關注健康、人人守護健康”的社會氛圍。一是全力擴展AED配置投入渠道。積極爭取財政保障措施,力爭將AED購置、后續維護、更新以及培訓、宣傳費用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制定激勵政策,大力支持社會資本參與AED配置投入。二是多部門聯合加強宣傳普及。加強與交通、文體、教育等有關單位溝通,協同做好從業人員培訓。同步納入市紅會應急救護培訓工作計劃,加大群眾性應急救護知識技能普及。另外,在設備投放時,可通過舉辦投放儀式、邀請媒體宣傳報道等方式,向公眾宣傳AED有關知識,普及應急救護技能,提高公眾對AED的認知度。三是爭取納入明年民生實事。市衛健委已向市委市政府報告,建議把“2024年在全市重點公共場所新配置10臺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提高群眾對AED使用的主動性,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作為2024年市定民生實事,全力守護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健康安全。
不斷增進群眾健康福祉,是市衛健委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感謝市人大常委會長期以來對衛健工作的支持,也懇請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我市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