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0-30來源:
市科學技術局關于深入推進“三個一批”“三個五百億”、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情況的報告
——2024年10月28日在漯河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上
市科技局局長效國強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根據會議安排,現就市科技局關于深入推進“三個一批”“三個五百億”、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接受評議詢問情況
市科技局堅持把人大評議作為接受人大監督,加強改進科技工作的一次機會、一次檢驗。7月23日,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深入推進“三個一批”“三個五百億”、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專項工作評議和專題詢問動員會,會后市科技局立即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第一時間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制定迎評方案。8月7日,第四評議詢問組在我局召開評議詢問動員會,按照評議詢問組要求,市科技局迅速召開局黨組會議,研究確定責任分工,全面啟動自查自糾工作。針對本次評議詢問反饋,建立了以局長負總責、副局長分工負責、各相關科室為直接責任人的整改工作機制。圍繞6個方面11個問題,認真學習研究,逐一分析癥結原因,制定了精準有力的整改措施,形成整改工作臺賬。經過不懈努力,相關問題整改工作已完成,達到了預期目標。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堅持創新引領,塑造新質生產力發展新優勢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認真領會秦書記新理念、新技術、新工藝等“八個新”的新要求,謀劃創造新的生產要素,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努力在科技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上多探索,求突破。成立市委科技委并召開第一次會議,制定《漯河市科技成果轉化容錯免責工作指引》,推出激勵導向政策。完善優化《創新生態評價辦法》,因地制宜優化區域創新評價指標體系。在食博會期間,舉辦食藥同源、營養健康等3場高峰論壇及工程院項目評審會,7位院士專家發表16場演講;發布中原食品實驗室127項科研成果和70余種新產品,以及《北舞渡方便胡辣湯》3項團體標準。至8月,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32.6%,高于省高質量目標21.5個百分點,高于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1.2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3.6%。
?。ǘ┩怀鰟撔隆褒堫^”帶動,不斷提升產業能級
舉辦中原食品實驗室“科學家大會”,14位院士、專家作學術報告,現場與14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新實驗室大樓主體通過驗收,首批實驗室儀器及中試設備正在進行招投標。中商聯休閑食品營養健康重點實驗室、省級工業微生物資源開發與應用工程研究中心掛牌成立,實驗室檢測中心已完成“三C”認證。研究生院與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碩博研究生,已完成今年秋季首期招生計劃。完成51名全職高層次人才引進,常態化開展科研活動的高層次人才達300余人,累計開展課題研究257項,突破關鍵技術16項,為280余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560余次。科技招商團隊招引益恒源建設年產20萬噸塔格糖全產業鏈生產基地項目一期已投產,特醫食品油脂即將落地省食品科創園,護肝固體飲料、益生菌寵物主糧等30余款產品先后投入市場。依托實驗室科研人才、技術優勢等優質資源,有力推動漯河食品職業學院成功升本。央媒、省媒持續關注實驗室建設運營并多次進行??瘓蟮馈?/p>
?。ㄈ娀瘎撔乱丶?,加快培育發展動能
成功組建氟硅新材料研究院,聘請卿鳳翎院士擔任院長并舉行簽約揭牌儀式。邀請10位院士專家專題論證氟硅新材料項目,促成千億級氟硅新材料項目轉化落地。龐國芳院士領銜的省食品風險因子監測與阻控院士工作站、黃繼紅中原學者工作站已正式運行,培育入庫省級以上研發平臺25個,累計建成359個。指導謀劃入庫2024年度研發項目2703項,完成市定目標104%,歸集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達34億元,開展研發活動規上工業企業866家,研發活動覆蓋率達91%。經統計部門反饋,我市2023年研發強度達2.17%,歷史性突破2%且超全省平均水平。推薦申報省級以上科技項目20余項,其中6項入圍中央引導地方專項計劃,為歷史以來最多,3項獲省級計劃立項。雙匯牽頭的“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肉制品智能制造關鍵技術研發”項目啟動會在漯召開,將顯著提升肉制品智能產業化水平。建立科技企業梯次培育庫,推薦申報第一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9家,通過64家;備案公示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92家,占省定目標130%;完成技術合同認定登記283項26.4億元;累計為53家企業發放市、縣兩級“科技貸”2.26億元。
三、問題整改落實情況
《反饋意見》主要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論述、上級重大項目建設有關要求貫徹落實、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推進重大領域重大項目投資建設、提升投資環境、要素服務保障、熱點難點問題解決6個方面,對科技局“三個一批”“三個五百億”、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我局在推動問題整改落實中,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谪瀼芈鋵嵙暯娇倳涥P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方面
一是高標準建設運營中原食品實驗室,打造加快發展食品產業新質生產力的主引擎。錨定爭創國家級實驗室目標,加快匯聚創新資源,建立“頂天立地”創新體系,強化“傳統食品升級+未來食品布局雙管齊下”“服務+創新”雙輪驅動,攻破一批卡脖子和顛覆性技術,加快我市傳統食品產業轉型升級、未來食品謀篇布局,著力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二是體系化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打造創新發展動力源。以創新“十大工程”為總抓手,優化提升科技創新戰略布局,加強政策研究和設計,對標對表先進地區創新政策,著力構建覆蓋創新創業全鏈條的政策體系。完善突出創新導向的評價制度,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創新評價體系。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加大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力度,引導支持合作銀行機構加大科技信貸投入,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體系化支撐。三是持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培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主力軍。堅持科研平臺建設、科技企業孵化、頭部企業培育并舉,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產學研用貫通的創新格局。加快培育以中原食品實驗室、氟硅新材料研究院、安邁康益生菌研究院、中科院金屬新材料研究院等研發機構為依托的戰略科技力量,提升跨領域、跨學科協同攻關能力。依托沙澧智慧島、食品科創園、科技企業孵化器等雙創孵化載體,深化校企產學研合作,建設一批科技型初創企業培育基地。支持一批中小型科技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發展一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ǘχ醒?、省、市關于重大項目建設有關要求的貫徹落實情況
積極對標國家重大戰略,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重塑重構實驗室體系的重要機遇,2022年初謀劃建設中原食品實驗室,同年9月22日掛牌運營,建成了全省首個由省轄市主導建設的省實驗室,實現了掛牌即運營、運營即見效。中原食品實驗室的創建和運營,推動了食品職業技術學院順利升本,催生了百億級的河南食品科創園項目,初步形成了實驗室、食品工程職業大學、科創園區三足鼎立的科技創新大格局。河南食品科創園項目總投資106億元,由核心研發區、食品科創園區、未來食品產業園區三個板塊組成。目前核心研發區已建成投用,食品科創園區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用,未來食品產業園區正在編制建設規劃。河南食品科創園項目作為全市的一號工程,項目啟動以來,始終高質量快速推進,創造出了建設速度快、人才匯聚強、創新鏈條全、運營效果好的漯河經驗。
一是建設速度快。強化要素保障和科學調度,成立工作專班,實行日碰頭、周調度,做好資金、土地、規劃審批、手續辦理等各個環節要素保障,對施工全過程采取穿透式管理,確保拿地即開工、開工即決戰、建成即投用。1.2萬平方米的中原食品實驗室僅用5個月就建成投用,2萬平方米的2棟人才公寓8個月建成投用,1.2萬平方米孵化大樓被命名為“河南省科技企業孵化器”,中試基地被命名為“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試基地”。5.7萬平方米新實驗大樓已基本建成投用,13.9萬平方米的研究生院已封頂,3.4萬平方米的新中試基地已施工至四層。18.3萬平方米的孵化園已建成6棟,近6000萬元實驗室儀器已完成購置并投入使用,河南食品科創園項目整體縮短了四分之一工期。
二是人才匯聚強。建立“柔性引科學家+剛性引團隊”和“省內+省外”雙首席柔性團隊等機制,探索實行“編制在省、研發在實驗室、成果優先轉化在漯河”和“政錄企用”等新模式,先后匯聚食品領域14名院士、29名國家杰青和長江學者、51名省內知名教授領銜的24個創新中心和科研團隊,目前,碩士及以上科研人員達314名。聯合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工業大學、鄭州輕工業大學成立研究生院,今年秋季首期招生研究生38名。
三是創新鏈條全。構建了“實驗室+食品工程職業大學+研究生院+中試基地+孵化器+產業基金+產業園區”七位一體的全鏈條創新生態體系,傾力打造全國食品產業創新重要策源地,有力推動了我市乃至全省食品產業的轉型升級。
四是運營效果好。突出科技成果研發與轉化,聚焦營養健康、食藥同源、未來食品3個主攻方向,開展“卡脖子”技術、關鍵共性技術、顛覆性迭代性技術攻關,推動食品、生物、中醫藥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已累計開展課題研究257項,突破關鍵技術16項,其中2項分獲2023年度中國乳業技術進步一等獎、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特等獎。精準對接產業發展需求和企業科研需求,推行“企業下單、科學家接單”,形成集前端發現、產品研發、市場匹配、售后服務于一體的全鏈條新產品開發模式,與企業合作開發的30余款新產品先后投入市場,收到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先后組織召開中原食品實驗室科學家大會、河南省首屆營養與健康論壇等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活動62場次。建成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檢測實驗室、龐國芳院士工作站等高能級創新平臺。省委書記樓陽生、省長王凱多次對中原食品實驗室建設運營給予高度肯定。
?。ㄈ┰谂嘤庐a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以及推進重點領域重大項目有效投資和建設方面
始終堅持在搭建高能級平臺,科技賦能項目投產達效上下功夫,圍繞“三個一批”“三個五百億”項目和“11+8”產業鏈,積極構建“1+5+N”創新平臺體系。搶抓全省培育萬億級新材料產業契機,積極對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及卿鳳翎院士專家團隊,成功組建氟硅新材料研究院。目前占地50畝、總投資3億元的研究院科研辦公樓和小試、中試標準實驗室正在施工,組建了40余人的研發團隊正在開展科研工作。在研究院建設的基礎上,圍繞項目設計、產品方案,牽頭組織5位院士和5位專家在北京對技術路線方案進行專題論證,科學確定了以300億級氟硅新材料項目為支撐,重點培育研發氟基、硅基、氯基、新能源新材料4條完整產業鏈和6大系列產品,項目已于今年7月11日開工建設,項目全部建成后,將新增年產值1000億元,稅收100億元。
(四)在投資環境提升方面,尤其是重大項目手續審批創新舉措、手續辦理工作方面
強化項目服務,提供全鏈條要素保障,構建良好創新生態環境,為項目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先后出臺《關于深入實施創新“十大工程”加快建設創新之城的意見》《中原食品實驗室賦予科研人員職務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方案》《漯河市科技成果轉化容錯免責工作指引》,因地制宜優化區域創新評價指標體系,推進創新活動、企業發展、資本市場有機融合。聯合人社部門和駐漯金融機構,推出“人才貸”“技能貸”等特色創業擔保貸款。依托中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有需求的企業成立運營主體,支持實驗室以技術研發成果入股,構建國有資本、科技研發、食品企業三方利益聯結機制。推進成立5億元規模的科創基金,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
?。ㄎ澹┰谥卮箜椖坑玫氐纫胤毡U瞎ぷ鞣矫?/p>
充分釋放項目對人才的集聚效應和人才對項目的引領效應,逐步實現以項目聚人才、以人才帶項目的良性循環。扎實落實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六可選”和加快全國食品創新人才高地建設35條舉措等政策,主動對接金大地、微康等企業,詳細了解項目在人才、科技方面的需求和長遠規劃,形成個性化的人才服務清單,積極促成微康產業研究院與陳衛、黃和、鄧子新等3名院士開展合作。幫扶雙匯技術創新中心、際華3515國家工業設計中心、恒瑞淀粉中原學者工作站引進研究生40人。今年上半年,全市簽約人才項目50個,延攬各類人才4804人,我局在招才引智、高層次人才倍增等目標完成方面均位居全市市直系統第一名。
(六)在人民群眾及企業和社會反映突出的熱點難點問題解決方面
深化政務服務改革,優化審批服務流程,實行市級行政服務事項電子化申報,科技獎勵政策“免申即享”制度。打通財政科技專項資金“直通車”通道,直達創新主體,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強化科技創新政策宣傳,編印《科技創新政策解讀》《助企政策手冊》,制作政策明白卡,累計對科技型企業發放2000余份。4-5月,開展為期兩個月的科技型企業集中走訪服務活動,積極引導、支持企業主動開展研發創新、產學研合作。
四、下步工作打算
市科技局將以這次評議詢問為契機,在市人大常委會的監督下,圍繞重大項目建設,持續加強政策研究、謀劃科技項目、搭建高能級創新平臺、推進研發投入提升和研發活動全覆蓋、強化科技成果轉化,以項目提質增效更好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強政策研究。特別是對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科技創新重大決策,深入開展科技創新情況摸底調研,對標對表先進地區創新政策,找準社會所需和我市所能的契合點,著力構建覆蓋創新創業全鏈條的政策體系。
二是謀劃好科技創新項目。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聚焦國家科技創新政策、產業發展、資源稟賦,加快謀劃一批牽引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新質生產力項目,不斷培育和催生新質生產力。
三是強化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構建中原食品實驗室、氟硅新材料產業研究院、雙匯肉類技術創新中心、際華皮革皮鞋研究院為骨架,一批重點企業研發中心為支撐的“5+N”創新平臺體系,推動創新平臺技術、人才、資源交叉共享,打造全國食品創新高地。圍繞我市主導特色產業,加強與國內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合作,做強做大一批細分領域研發平臺。
四是推進研發投入提升和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持續幫扶指導企業設立研發項目、建設研發機構、引育科技人才、開展產學研合作,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力爭全市正常生產的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研發活動全覆蓋。
五是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進一步提升省級食品加工、生物發酵與植物提取中試基地運行效能,加強高新區、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經開區)和食品科創園建設,定期開展“專家企業行”“企業高校行”活動,支持企業對接中科院、江南大學等省內外大院大所,常態化舉辦技術對接和成果發布等活動,促進技術需求精準對接,打造一批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