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2-25來源:
市人大常委會第一督辦組關于代表重點建議督辦情況的報告
——2024年12月24日在漯河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上
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主任 左樂民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代表第一督辦組,向常委會報告代表重點建議集中督辦情況,請予審議。
12月上旬,第一督辦組在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余偉、副主任徐匯川的帶領下,采取實地查看與聽取匯報相結合的方式,對《關于降低企業成本,助力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關于優化供熱熱源結構及配置,促進全市企業高質量發展》和《關于持續提升居民小區集中供熱使用率》3件重點建議進行了集中督辦。從督辦情況看,各承辦部門針對重點建議辦理工作,思想高度重視,推進措施有力,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關于降低企業成本,助力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該建議由崔榮兵等代表提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主辦,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協辦。
(一)建議辦理情況
一是持續優化金融服務,改善融資難題。加大銀行信貸投放力度,增加普惠金融覆蓋面,截至11月末,全市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83.04億元,同比增長28.5%;全市小微企業和普惠小微貸款利率分別為4.54%和4.41%,同比下降0.42和0.58個百分點。加快重塑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目前我市8家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在保余額9.47億元,今年新增擔保戶數38家,新增擔保額1.34億元。積極組織多種形式“政銀企”對接活動,今年共召開178場“政銀企”對接會,已批授信金額145.2億元,已投放金額73.4億元,全力支持我市實體經濟發展需求。二是深化物流惠企措施,降低營運成本。出臺了《關于印發漯河市支持物流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積極落實物流業政策資金,支持物流惠企政策應享盡享。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技術,構建數字化物流網絡貨運平臺,為實體經濟提供數智化物流與供應鏈解決方案,有效促進了社會物流效率與發展質量的“雙向提升”。三是強化要素資源保障,著力降本增效。積極為企業爭取政策資金,今年以來全市支持工業企業發展資金共計18.3億元,占全市工業投資的4.7%。持續做好供電、供熱、供氣、供水等各項要素資源保障,降低要素成本,提高企業運營效益。電力方面,全面落實工商業分時電價政策,引導企業調整生產計劃,組織企業簽訂儲能租賃協議,不斷降低用電成本;熱力方面,加快供熱機組改造、管網技改和換熱站“汽改水”改造,穩妥推進供熱價格調整,目前位于全省較好水平,不斷提高供熱質量;天然氣方面,加快天然氣管道建設,指導督促中裕燃氣公司加強與上游的溝通協商,降低躉售采購合同氣價,并兩次調整非居民天然氣價格,進一步降低企業用氣成本;自來水方面,非居民供水綜合水價為5.4元/立方米,與全省平均水平持平。
(二)存在問題及建議
一是針對中小企業的政策和資金支持較少,配套資金到位率普遍較低;二是部分生產要素成本相較于周邊地市仍然較高,如用水價格雖與全省平均水平持平,但處于全省第10位,比周邊周口、駐馬店都略高,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三是在重點產業鏈培育中,對中小企業重視程度不夠,缺少政策扶持。對此,督辦組建議:一是加強惠企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對滿負荷生產、專精特新、重點產業鏈、“三化”提升、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的資金落實,確保已有政策應享盡享、及時到位。著力問題導向,動態跟蹤企業需求,及時掌握企業發展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點、痛點問題,抓緊出臺針對性政策,并提供政策咨詢和培訓服務,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掌握和使用。二是持續打造優良發展環境。堅定不移的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不斷清除不合理市場準入條件,進一步簡化、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切實提升行政效能。以“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為載體,全面摸排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加大信貸支持、非銀支持、上市支持等金融支持力度。加大豫中南物流樞紐工程建設力度,提高物流網絡化、信息化服務水平,不斷降低運輸成本。對標全省要素價格最優地市,進一步取消或降低中小企業行政性收費項目及水電氣價格,推動建立公用事業價格市場化和政府管制、市場調節相結合模式,全力打造企業生產要素成本“洼地”,營造一流發展環境。三是推動中小企業入鏈入群。圍繞全市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引導中小企業加入11條市級重點產業鏈,謀劃實施一批延鏈補鏈項目,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產供銷關聯協同,培育一批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推動形成重點產業鏈優質企業發展雁陣,為中小企業發展增添活力。
二、關于優化供熱熱源結構及配置,促進全市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該建議由張廣輝等代表提出,市城管局主辦,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郾城區政府協辦。
(一)建議辦理情況
一是建立工作專班,推進規劃編制工作。牽頭成立了由市城管局等部門和煤電氣熱油等保供企業為成員單位的市保暖保供監測調度專班,明確各有關單位職責任務。依據《漯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現狀熱源分布和產業布局情況,市政府召開會議聽取相關部門和企業對熱電聯產規劃的意見建議,并綜合考慮環保政策、煤炭指標等因素,初步形成熱電聯產規劃建設意見。二是注重統籌協調,供熱能力持續提升。本著立足現狀,深度挖掘現有熱源潛能的目標,通過實施深度提升改造工程、換熱站“汽改水”改造工程、集中供熱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項目,進一步優化了工業用汽和居民采暖的供熱結構布局。三是謀劃重大項目,積極保障用熱需求。為保障工業生產和集中供熱供需平衡,將恒瑞電廠作為中心城區調峰熱源,在中心城區熱負荷出現較大波動或供熱高峰時啟用。立足盤活存量,有效發揮新盛熱力熱源項目潛能,通過多輪次專題論證分析,初步形成了采用新建長輸蒸汽管網將漯西工業集聚區富余的蒸汽向郾城區先進制造業開發區工業企業供熱,重點保障益恒源塔格糖、微康益生菌等項目用汽需求方案,以彌補市區蒸汽缺口。
(二)存在問題及建議
一是熱源項目規劃建設進度低于預期,導致部分區域熱源嚴重不足,在冬季居民集中供熱高峰時期,企業用熱出現壓減現象,企業用熱需求無法完全保障;二是供熱監管部門、供熱企業管理服務不到位,在處理企業供熱訴求時消極敷衍,導致用熱企業與供熱企業存在矛盾。對此,督辦組建議:考慮到供熱熱源布局各項具體落地建設方案還在論證規劃中,要真正實現工業用熱全面保障,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還需要做大量工作,建議本次常委會會議不進行滿意度測評,明年持續跟蹤督辦,確保取得實效。
三、關于持續提升居民小區集中供熱使用率的建議
該建議由丁許臨等代表提出,市城管局主辦。
(一)建議辦理情況
一是加大要素投入,提升供熱能力。統籌使用專項債、社會資本3億多元,新鋪設供熱管網25公里,新建換熱站51座,新建70個小區供熱設施,新增供熱面積約720萬平方米。截止目前,全市供熱管網總長度達260公里,熱交換站達190座,接入集中供熱小區達280余個,供熱面積達1900萬平方米,主城區供熱覆蓋率達75%,沙北區域基本實現全覆蓋。統籌加強設施迭代、科技投入,建成一批占地少、噪音小、性能好、共享易的模塊化、集成式換熱機組,有效解決了熱交換站成本高、選址難等問題。二是改進收費方式,促進居民接入。改變單一收費模式,制定實施提升集中供暖入戶率的相關方案,實行二網建設改造費和配套費分檔優惠、分期免息繳納、首年接入按實際使用天數計費等靈活適用的收費辦法,華電、天陽等熱力企業也推出了建設施工費(開口費)繳500抵1000、全款優惠10%、裝暖氣送禮品等優惠讓利活動,提升了居民接暖用熱積極性,受到了群眾歡迎。深入推進供熱收費改革,加快研究計量收費相關辦法和選取試點工作,滿足居民多元化需求。三是強化機制建設,保障服務質量。健全工作專班,完善監測體系、調度機制、監督機制,保障全市供暖正常運行。優化考核方案,完善投訴回訪機制,常態化開展“訪民問暖”服務活動,及時處理和解決各種供熱用熱問題,今年以來,全市涉熱群體上訪人次和上訪率明顯下降。
(二)存在問題及建議
一是二網建設推進滯后,舊城區、無專業化物業管理小區、老舊小區、單片樓等管網接入較少;二是行業發展指導意見、扶持政策、激勵措施、宣傳引導等跟進不足,城區居民用熱率不足30%;三是體系機制尚不健全,影響整體服務質量的提高。對此,督辦組建議:一是大力推進二次管網建設。要在近年來大幅提升主城區供熱面積和覆蓋率的基礎上,大力推進二次管網及配套設施建設,強化老舊小區、單片樓等區域的管網敷設,切實提升城市供熱管網通達度、可及度,早日形成主干支線配套、管網互聯互通、運行安全可靠、服務高效便民的城市供熱管網系統。二是持續優化收計費模式。總結成功做法、借鑒先進經驗,研究制定價格指導、優惠減免等系列支持政策,創新和推廣靈活適用的辦法舉措,加強居民用熱宣傳引導,充分調動居民接暖用熱積極性,有效提升居民總體用熱率。三是加強體系機制建設。進一步完善組織領導體系,健全以規劃引領、要素投入、智能管理、安全穩定為特征的運營機制,聚焦提升供熱質量加強供熱企業監管考核,聚焦群眾核心訴求強化服務保障,全面推進我市供熱品質品牌建設,為現代化漯河“三城”建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