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4-25來源:
關于全市檢察機關行政檢察工作情況的視察報告
——2025年4月23日在漯河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上
市人大常委會視察組
市人大常委會:
按照市人大常委會2025年工作安排,4月上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耀嵩帶領視察組,對全市檢察機關行政檢察工作情況進行專項視察。視察組一行深入市人民檢察院、召陵區人民檢察院,實地察看了行政爭議實質化解、行刑反向銜接機制運行、行政檢察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辦案等情況,并召開座談會,聽取了市人民檢察院關于行政檢察工作情況的匯報,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就行政檢察工作的認識、意見和建議進行了交流發言,視察組成員圍繞視察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較為全面地了解了全市檢察機關行政檢察工作情況。現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行政檢察作為人民檢察院的法定職責之一,肩負著雙重使命,既監督人民法院審判和執行,又監督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在維護司法公正和促進依法行政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我市檢察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新時代檢察使命,充分發揮檢察監督職能,推進行政檢察工作向縱深發展,為監督司法機關公正司法,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助推法治政府建設,保障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9年4月內設機構改革以來,市檢察院調整組建專門承擔行政檢察職能的第五檢察部,優化部門間以及與基層檢察機關間的職責關系,形成了以行政訴訟監督為基石、以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為牽引、以行政非訴執行監督和行政違法行為監督為新增長點、以典型案例為抓手、以工作機制建設為保障的行政檢察工作新格局。市檢察院“府檢聯動”工作機制被評為全省“高質效檢察管理優秀案例”,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辦案團隊被省檢察院評為“全省優秀辦案團隊”。
(一)聚焦主責主業,提升工作質效。強化對行政訴訟活動的監督力度,將監督重心逐步從單純聚焦裁判結果,拓展至審判過程以及審判人員的司法行為監督,通過“一案雙審五查”“一聽二查三走訪”等工作機制,2022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累計辦理行政訴訟監督案件290件,共發出檢察建議240件,其中,對行政生效裁判發出再審檢察建議6件,對司法執行活動發出檢察建議149件。強化行政執法檢察監督,針對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亂作為和趨利執法、選擇性執法等突出問題實施重點監督,依法發出檢察建議27件。同時,積極探索創新監督機制,深入推進“府檢聯動”工作,通過構建“任務清單+黨政督辦+數治推進”三位一體工作模式,與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規劃、水利、稅務等部門緊密協作,建立起40余項協作機制,精準發力,有效推動了相關領域典型性、普遍性治理難題的靶向破解,相關做法被最高檢刊發,被中央電視臺和《法制日報》《檢察日報》報道。
(二)強化多元協同,促進社會治理。深度融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創新運用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對行政執法違法情形開展溯源式治理。2022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通過開展“檢察護企”“檢護民生”等專項行動,共辦理涉企行政檢察監督案件17件、涉民生行政檢察監督案件96件,發出社會治理檢察建議29件。部署開展“刑事司法與行政執法”反向銜接工作,積極探索司法行政強制隔離戒毒檢察監督試點工作,通過與相關部門搭建協同會商機制、聯合會簽指導性文件,精準聚焦突出問題,有效助力行政檢察部門加強對相關行業的監管與治理。
(三)深化源頭治理,推動爭議化解。全市檢察機關通過探索創新實踐路徑,將“楓橋經驗”融入現代檢察工作。針對具有調解基礎的爭議案件,創建“‘漯’在其中、‘和’在檢察”一體化辦案機制,綜合運用公開聽證、協商溝通、幫扶救助等多元手段,全力推動行政爭議的實質性化解能。2022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累計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67件。市檢察院在辦理荊某某不服我市某區政府征地賠償糾紛一案中,與法院、政府部門密切協作,通過深入走訪調查、耐心釋法說理,促使該重復進京信訪20余次的行政爭議得到妥善解決,為化解重大疑難行政爭議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檢察方案”。
二、存在的問題
(一)行政檢察監督職能作用發揮還不夠充分。由于受傳統“重刑輕行”觀念的束縛,對行政檢察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有的基層檢察院長期未提出一件抗訴或再審案件,行政檢察工作成效與大量存在的行政爭議、行政申訴問題形成較大反差。同時,一些監督意見針對性不強,回應當事人實體訴求不夠,多停留在一般程序性問題上。
(二)行政檢察協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檢察監督與法院執行信息共享平臺不完善,檢察機關難以及時掌握行政案件執行情況。與行政機關之間案件移送、證據移交、案件處理信息通報機制不夠健全,開展行政違法行為監督的介入時機把握不準,行政爭議協同化解工作還有待強化。
(三)行政檢察隊伍建設仍需加強。行政檢察人員配備不足,特別是基層行政檢察隊伍還需強化,部分人員素質能力還不適應時代發展和辦案需要,行政檢察人員復合型法律知識的儲備還有提升空間。
三、意見建議
(一)轉變檢察理念,持續增強做好行政檢察工作的責任感。全市檢察機關要深刻領悟行政檢察工作的重大意義,充分發揮其在權力制約與監督體系中的關鍵作用,全方位、深層次推進行政檢察工作,找準行政檢察融入社會治理現代化體系的契合點,精準定位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切入點與著力點,牢牢把握行政檢察在監督司法公正、促進依法行政方面的雙重職能定位,不斷強化監督的精準度與深度,切實提升行政檢察工作質效。
(二)完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行政檢察職能作用。構建行政檢察監督協作機制,加強行政檢察部門與法院、行政機關之間的溝通與協同,持續深化府檢聯動、檢院聯動,以行政爭議源頭預防為核心,不斷完善協同化解行政爭議長效機制,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聚焦行政檢察多發性問題,特別是土地、房屋拆遷、社會治理、營商環境等矛盾突出方面,向有關部門和單位提出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檢察建議,實現“監督一案、治理一片”的監督效果。立足行政檢察工作實際,加強行政檢察數字化建設,推動大數據監督模型的開發及應用,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對檢察工作的賦能作用,為行政檢察工作注入新動力。
(三)加強隊伍建設,打造過硬行政檢察隊伍。優化專業化辦案組織,配齊配強一線辦案力量,綜合運用專門培訓、案件研討、庭審觀摩等方式,增強培訓的針對性與實效性,著力提升行政檢察人員線索發現、證據審查、法律適用、文書說理以及做好群眾工作、化解矛盾等綜合能力。優化人才結構,聚焦基層行政檢察人員的素質提升,強化人員條線指導、同堂培訓和工作交流,全力打造一支專業知識扎實、業務經驗豐富、敢于監督、善于監督的行政檢察工作專業化辦案隊伍,為行政檢察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